滤泡性咽喉炎是慢性咽喉炎的一种类型,主要因长期炎症刺激致咽喉部淋巴滤泡增生,病因有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用声过度)、环境(空气污染、气候)、疾病(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临床表现有咽喉异物感、咽干、咽痒及喉镜下淋巴滤泡增生等,诊断靠喉镜检查和病史询问,治疗需去除病因、局部治疗,预防要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注意用声卫生、改善环境,不同人群预防各有特点。
一、病因
1.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烟草燃烧产生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刺激咽喉部黏膜,长期吸烟的人群患滤泡性咽喉炎的风险明显增高。烟草中的成分会损伤咽喉部的纤毛运动和黏膜的防御功能,导致局部炎症反应持续存在,进而引发淋巴滤泡增生。
饮酒:酒精对咽喉黏膜有直接的刺激作用,长期大量饮酒会使咽喉部黏膜处于充血、水肿的状态,容易诱发炎症,促使滤泡形成。
用声过度:教师、歌手等用声较多的职业人群,由于长期过度用声,咽喉部肌肉疲劳,黏膜频繁受到摩擦,容易引发炎症,导致滤泡性咽喉炎。例如,一位长期授课的教师,每天长时间的讲课,咽喉部得不到充分休息,就容易出现咽喉部淋巴滤泡增生的情况。
2.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长期处于含有粉尘、化学烟雾、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的环境中,这些有害物质会持续刺激咽喉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滤泡性咽喉炎。比如在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居民患滤泡性咽喉炎的比例相对较高。
气候因素:干燥、寒冷或过热的气候都可能对咽喉部黏膜产生不良影响。干燥的空气会使咽喉部黏膜水分流失,防御能力下降;寒冷的空气可导致咽喉部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引发炎症;过热的环境则可能使咽喉部黏膜处于充血状态,长期如此易诱发滤泡性咽喉炎。
3.疾病因素
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生的感冒、鼻窦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炎症容易蔓延至咽喉部,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引起咽喉部淋巴组织增生,形成滤泡。例如,一个患有慢性鼻窦炎的患者,鼻腔分泌物倒流刺激咽喉,长期可导致滤泡性咽喉炎。
二、临床表现
1.咽喉部不适症状
异物感:患者常感觉咽喉部有异物,咳之不出,咽之不下,这种异物感在晨起时可能较为明显。例如,一位患者会经常觉得喉咙里好像有东西堵着,吞咽时也能感觉到这种异物存在。
咽干:咽喉部黏膜由于炎症刺激,分泌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患者感觉咽喉干燥,有的患者需要频繁饮水来缓解。
咽痒:部分患者会出现咽喉部瘙痒感,可能会忍不住频繁咳嗽,以缓解痒感。
2.淋巴滤泡表现:在喉镜下可见咽喉部黏膜充血,淋巴滤泡增生,呈颗粒状或簇状分布,有的滤泡可能会融合。
三、诊断方法
1.喉镜检查:通过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咽喉部黏膜的情况,看到淋巴滤泡的增生程度、分布范围等,这是诊断滤泡性咽喉炎的主要方法。例如,纤维喉镜可以更清晰地显示咽喉部的细微结构,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滤泡的状态。
2.病史询问: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用声情况等)、环境接触史、既往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综合判断是否为滤泡性咽喉炎。
四、治疗与预防
1.治疗
去除病因:首先要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避免过度用声,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减少空气污染的接触等。对于有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相关疾病,以消除炎症对咽喉部的持续刺激。
局部治疗:可以使用一些局部药物进行治疗,如含漱液(如复方硼砂含漱液),起到清洁口腔、杀菌消炎的作用;也可以使用咽喉部喷雾制剂,直接作用于咽喉部黏膜,缓解不适症状。
2.预防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增强身体抵抗力。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注意用声卫生: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喊叫,用声过度后适当休息,可通过多喝水、含服润喉糖等方式保护咽喉。
改善环境: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工作时,要佩戴防护口罩,减少有害物质对咽喉的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润,可使用加湿器等改善室内空气湿度。
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由于其咽喉部黏膜较为娇嫩,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家长要注意让儿童养成良好的用声习惯,避免长时间哭闹、大声说话,同时要注意儿童的饮食营养,增强其免疫力,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从而降低滤泡性咽喉炎的发生风险。对于孕妇,在预防滤泡性咽喉炎时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主要通过改善生活环境、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来预防。而对于老年人,要关注其基础疾病情况,积极控制可能引发咽喉部炎症的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会影响咽喉部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增加滤泡性咽喉炎的发病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