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治疗原则是减轻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控制液体潴留、预防并发症等。
1、减轻心脏负荷
通过利尿剂促进尿液排出,减少体内多余液体,降低心脏前负荷;应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酯类)扩张动静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需限制钠盐摄入,避免过量饮水,进一步减轻心脏负担。
2、增强心肌收缩力
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如洋地黄类)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脏泵血功能。对于急性心衰发作,静脉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可迅速缓解症状;慢性心衰患者则需长期口服药物维持疗效。
3、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
应用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重构;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减轻心脏负担,延缓心力衰竭进展。
4、控制液体潴留
通过限制液体摄入、使用利尿剂等方法减少体内液体潴留,减轻心脏负担。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及时发现液体潴留迹象,调整利尿剂剂量。必要时进行血液超滤治疗,快速清除多余液体。
5、预防并发症
心衰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等并发症,需采取预防措施。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物等降低并发症风险。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建议心衰患者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BNP等指标,观察症状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若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加重,或新发胸痛、心悸等,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