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牙龈肿痛的原因有口腔卫生不良、智齿冠周炎、根尖周炎、食物嵌塞、全身性疾病等,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后牙龈肿痛的原因
1、口腔卫生不良
牙菌斑、牙结石的长期堆积是引发后牙龈肿痛的常见原因。牙菌斑是细菌的聚集体,若不及时清除,会持续刺激牙龈组织,引发炎症。牙结石则是钙化的牙菌斑,它会进一步压迫和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出血和疼痛。长期不认真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或不使用牙线等清洁工具,都容易导致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形成。
2、智齿冠周炎
智齿萌出过程中,由于空间不足,常常会出现阻生的情况。阻生的智齿周围容易形成盲袋,食物残渣和细菌容易嵌塞其中,难以清洁。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盲袋内的细菌大量繁殖,就会引发智齿冠周炎,导致后牙龈肿痛。这种情况在年轻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是1825岁智齿开始萌出的阶段。
3、根尖周炎
牙髓感染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炎症会向根尖周围组织扩散,引发根尖周炎。当炎症波及到后牙的根尖时,就会出现后牙龈肿痛的症状。患者通常会感到牙齿有浮出感,咬合时疼痛加剧。根尖周炎的发生可能与龋齿、牙外伤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会导致牙髓暴露,细菌侵入牙髓引起感染。
4、食物嵌塞
进食时,食物残渣容易嵌入后牙的牙缝中。如果不及时清除,这些残渣会持续刺激牙龈乳头,导致牙龈发炎、肿痛。食物嵌塞可能是由于牙齿排列不齐、邻面龋坏等原因引起的。
5、全身性疾病
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后牙龈肿痛。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牙龈组织对细菌的抵抗力也会降低,从而更容易出现牙龈炎症和肿痛。此外,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等,也可能影响牙龈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牙龈出血、肿痛等症状。
二、后牙龈肿痛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使用正确的刷牙方法,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两分钟。可以选择软毛牙刷,避免损伤牙龈。同时,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清除食物残渣和牙菌斑。饭后使用漱口水漱口,也能有效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数量。
2、药物治疗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后牙龈肿痛,如智齿冠周炎、根尖周炎等,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常用的抗生素有甲硝唑、阿莫西林等。
3、手术治疗
对于因牙菌斑、牙结石引起的后牙龈肿痛,洗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洗牙可以去除牙齿表面和牙龈缘附近的牙菌斑、牙结石,减轻牙龈的炎症。一般建议每年洗牙1-2次。
孕妇在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牙龈对细菌的敏感性增加,更容易出现牙龈肿痛的症状。在治疗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