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检测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和形态,判断是否存在贫血等情况。贫血可能导致心悸胸闷,因为血红蛋白减少会使氧气运输能力下降,心脏为了满足身体需求会加快跳动。
2.甲状腺功能
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判断甲状腺功能是否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新陈代谢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胸闷。
3.心肌损伤标志物
包括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用于检测心肌是否受损。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肌损伤性疾病会导致这些标志物升高。对于有冠心病家族史、长期吸烟、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出现心悸胸闷时,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查尤为重要。
4.BNP或NTproBNP
脑钠肽(BNP)或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会导致血液淤积,刺激心室分泌BNP或NTproBNP。老年人、患有慢性心脏病的人群,如果出现心悸胸闷,检测这两项指标可以辅助诊断是否发生心力衰竭。
二.心电图检查
1.常规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记录心脏在静息状态下的电活动情况,检测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检查时需保持安静,避免肌肉紧张影响结果。对于经常发作心悸胸闷,但发作时间较短的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检查才能捕捉到异常。
2.动态心电图监测
动态心电图监测可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能发现常规心电图难以捕捉到的短暂心律失常。适合于发作不频繁的心悸胸闷患者。佩戴期间应正常活动,但要避免接触强磁场和剧烈运动。
3.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通过让患者在运动状态下进行心电图监测,观察运动过程中是否出现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适用于怀疑有冠心病,但静息心电图正常的患者。检查前患者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况的患者不适合进行此项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
1.心脏超声
能清晰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检查心脏各腔室大小、心肌厚度、瓣膜功能等。可用于诊断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
2.胸部X线
可观察心脏大小、形态以及肺部情况,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心脏扩大、肺部疾病等导致的心悸胸闷。对于长期吸烟或接触粉尘的人群,胸部X线检查可以发现肺部的一些病变,如肺气肿等,这些病变可能影响呼吸功能,进而引起心悸胸闷。
3.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
通过注射造影剂后进行CT扫描,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狭窄。适用于怀疑有冠心病,但心电图等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
4.心脏磁共振成像(MRI)
对心肌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能清晰显示心肌的结构和功能。但检查时间较长,费用较高,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不适合此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