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副伤寒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传染源为患者和带菌者经粪-口途径传播,有持续发热伴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腹痛腹泻或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及部分患者有玫瑰疹,儿童青少年相对易感染且卫生差拥挤环境风险高,需注重饮用水食品卫生及饭前便后洗手等预防,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且儿童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有相应病情监测或用药考量。
一、病原体与传染源
甲型副伤寒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带菌者,病原体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如食用被该菌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污染的水等。
二、临床表现
1.发热:多为持续发热,体温呈阶梯状上升趋势,可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2.消化系统症状:可能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表现,部分患者腹部可有压痛等体征。
3.特殊体征:部分患者皮肤可出现玫瑰疹,多见于病程7~13日,皮疹数量较少且分布有一定特点。
三、流行病学特点
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感染,卫生条件较差、生活在拥挤环境中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该病的发生与环境卫生状况、个人卫生习惯密切相关。
四、预防措施
需注重饮用水安全,确保水源未被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污染;严格把控食品卫生,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彻底洗手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五、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选择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但具体药物需依据循证医学依据及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对于特殊人群,儿童感染时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因其免疫力相对较弱,病情可能进展较快;老年人感染需考虑其基础疾病状况,因其可能合并其他健康问题影响康复;孕妇感染时则要谨慎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