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有空气灌肠复位(适用于发病48小时内等情况,失败等需改手术)和钡剂灌肠复位(适用窄、有辐射风险);手术适用于非手术失败、超48小时伴肠坏死等,方式有肠套叠复位术,肠坏死则肠切除吻合术,手术要精细探查等确保安全。
一、非手术治疗
1.空气灌肠复位:是早期肠套叠的主要治疗方法,适用于发病在48小时以内,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酸中毒及腹膜炎表现的患儿。通过肛门注入空气,在X线透视下可见套叠部位阴影,利用空气的压力将套叠的肠管复位。空气灌肠复位的成功率较高,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若复位失败或出现肠坏死等情况则需改为手术治疗。对于年龄较大、套叠时间较长或怀疑有肠坏死的患儿不适合空气灌肠复位。
2.钡剂灌肠复位:原理与空气灌肠类似,是将钡剂通过肛门注入肠道,在X线透视下观察套叠情况并进行复位。但其适用范围相对较窄,且可能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目前应用不如空气灌肠广泛。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当非手术治疗失败,如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不成功;肠套叠超过48小时,伴有明显的腹胀、腹膜刺激征等肠坏死表现;复发性肠套叠等情况时需行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
肠套叠复位术:将套叠的肠管缓慢复位,恢复肠道的连续性。但如果肠管已发生坏死,则需要进行肠切除吻合术,即切除坏死的肠段,然后将两端健康的肠管重新吻合,恢复肠道的通畅。手术过程中需要仔细探查肠管的情况,确保切除的肠管范围准确,吻合口牢固,以避免术后发生肠瘘等并发症。对于婴幼儿患者,手术操作需要更加精细,要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减少对患儿的创伤。在手术过程中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