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的非药物治疗包括体重超重者通过合理饮食与适度运动控体重、避免刺激膀胱饮品,依据排尿规律制定膀胱训练计划,男女进行盆底肌训练,治疗尿道梗阻等原发病;药物治疗中急迫性尿失禁可选用抗胆碱能药物;老年患者做盆底肌训练循序渐进,孕期女性避免久站等动作、注意会阴清洁,小儿尿失禁优先非药物干预且先天性泌尿系统异常需及时就医专业评估处理。
一、非药物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体重超重者需减轻体重,通过合理饮食与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因减轻体重可降低腹部压力,缓解尿失禁症状;同时避免摄入咖啡、酒精等刺激膀胱的饮品,减少排尿不适。
2.膀胱训练:依据患者排尿规律制定定时排尿计划,逐步延长两次排尿间隔,增强膀胱控尿能力,适用于多种类型尿失禁,包括神经因素相关尿失禁。
3.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男女均可进行,女性收缩阴道周围肌肉、男性收缩盆底相关肌肉,每次收缩持续3-5秒后放松,重复多次,每日坚持,可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轻度压力性尿失禁。
4.治疗原发病:对于由尿道梗阻等疾病引发的尿失禁,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应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措施解除梗阻以改善尿失禁。
二、药物治疗
部分尿失禁患者可使用药物,例如急迫性尿失禁可选用抗胆碱能药物等,具体药物由医生根据病情合理选择,遵循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的用药原则。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弱,进行盆底肌训练时需循序渐进,从短时间训练开始,逐渐增加强度与时长,同时关注原发病对尿失禁的影响,定期健康评估。
2.孕期女性:避免长时间站立、增加腹压动作,可采用侧卧等姿势减少腹部对膀胱压力,注意会阴部清洁,预防感染。
3.小儿尿失禁:优先非药物干预,进行排尿习惯训练,培养规律排尿时间,避免过早使用药物,先天性泌尿系统异常等导致的小儿尿失禁需及时就医专业评估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