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结肠分先天性与继发性等类型,新生儿期多现胎便排出延迟伴腹胀呕吐,儿童期主要是便秘腹胀致营养不良发育迟缓,钡剂灌肠、直肠指检可作初步诊断,直肠活检是确诊金标准,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新生儿需尽早明确诊断安排手术,儿童期术后要关注生长发育营养及复查防并发症。
一、定义及分类
巨结肠是一种肠道发育畸形,主要分为先天性巨结肠与继发性巨结肠等类型。其中先天性巨结肠是因直肠或结肠远端肠管持续痉挛,致使粪便淤滞于近端结肠,进而引发该段肠管肥厚、扩张,其发病与胚胎发育中神经嵴细胞迁移受阻有关,导致肠壁内神经节细胞缺如或减少。
二、临床表现
新生儿期:多表现为胎便排出延迟,常超24-48小时仍未正常排出,还伴有腹胀、呕吐,腹胀可进行性加重,腹部膨隆明显。
儿童期:主要表现为便秘,排便间隔时间长,需借助开塞露等辅助排便,同时可出现腹部膨隆,长期便秘可致患儿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影响身高、体重增长。
三、诊断方法
钡剂灌肠:可见痉挛肠段及近端扩张肠段,痉挛段与扩张段间有移行区,是常用的初步诊断手段。
直肠指检:新生儿直肠指检时,拔出手指后可排出大量粪便及气体,伴有腹胀缓解,对诊断有提示作用。
直肠活检:通过取直肠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观察神经节细胞情况,是确诊先天性巨结肠的金标准,可明确肠壁内有无神经节细胞缺如或减少。
四、治疗方式
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和近端扩张、肥厚的肠段,恢复肠道正常的排便功能。术后需关注患儿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营养状况,保障患儿正常生长发育。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新生儿:需尽早明确诊断,因新生儿期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出现严重腹胀、呕吐等,影响营养吸收,阻碍生长发育,应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尽早安排手术。
儿童期患者:术后要密切关注生长发育情况,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定期复查,监测肠道功能恢复及身体各项指标,如身高、体重等,确保患儿能正常生长发育,同时注意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如肠道感染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