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粘连是腹部手术、炎症等原因引起的肠管与周围组织的不正常粘附,可导致腹痛、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其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肠粘连的关键是手术操作精细、术后早期活动等。
一、病因
1.手术因素
腹部手术:如阑尾炎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剖宫产术等。
妇科手术:如子宫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等。
其他手术:如肠道肿瘤切除术、疝气修补术等。
2.炎症因素
腹腔内炎症:如腹膜炎、阑尾炎穿孔等。
肠道炎症: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3.其他因素
外伤:如腹部外伤、骨盆骨折等。
腹腔内放疗。
药物:如化疗药物、某些抗生素等。
二、诊断
1.症状
腹痛:多为隐痛或胀痛,可在进食后加重。
恶心、呕吐:常于饭后发生。
停止排气排便:部分患者可出现腹胀、便秘等症状。
2.体征
腹部压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
肠鸣音亢进:可闻及肠鸣音亢进或气过水声。
3.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可发现腹部肠腔积气、积液。
腹部超声:可了解腹腔内粘连的情况。
CT检查:对诊断肠粘连有较高的价值。
腹腔镜检查:是诊断肠粘连的金标准。
三、治疗
1.保守治疗
饮食调整: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胃肠减压:可减轻胃肠道膨胀,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解痉药、止痛药等。
2.手术治疗
粘连松解术:适用于粘连较为严重的患者。
肠排列术:对于粘连广泛、肠管扭曲的患者可采用。
四、预防
1.手术操作要精细,避免过度损伤。
2.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
3.保持腹腔引流通畅,预防感染。
4.避免过度使用腹腔内药物。
五、注意事项
1.对于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应注意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2.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3.孕妇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腹部手术。
4.儿童肠粘连的治疗应慎重,尽量选择保守治疗。
总之,肠粘连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但重在预防。对于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应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如有不适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