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D群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荚膜有菌毛和周生鞭毛,在外界环境生存力较强于水食物可存活数周粪便中能存活数月,具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O和H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用于血清学诊断,Vi抗原能抗吞噬且保护细菌构成致病性重要因素,致病物质主要为内毒素,先侵入肠黏膜经淋巴管进入肠道淋巴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大量繁殖后经门静脉或胸导管入血引发菌血症,之后随血流扩散至骨髓等组织器官再次大量繁殖并入血导致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使临床症状明显,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感染,生活在卫生条件差饮食卫生习惯不良人群感染风险显著升高,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后病情可能更重。
一、分类与形态特征
伤寒杆菌属于沙门菌属D群,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和荚膜,有菌毛和周生鞭毛,鞭毛赋予其运动能力。
二、生存环境特性
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较强,于水和食物中可存活数周,在粪便里能存活1-2个月。
三、抗原结构与血清学意义
具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O抗原和H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用于血清学诊断(如肥达反应),Vi抗原能抗吞噬且保护细菌,使其在体内存活,也是构成致病性的重要因素。
四、致病物质与发病机制
致病物质主要为内毒素,内毒素在发病中起关键作用。细菌先侵入肠黏膜,经淋巴管进入肠道淋巴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大量繁殖,再经门静脉或胸导管入血引发菌血症(病程第1周,即潜伏期);之后随血流扩散至骨髓、肝、脾、胆囊、皮肤等组织器官,再次大量繁殖并入血导致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使临床症状明显(病程第2-3周)。
五、不同人群影响
年龄方面: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易感染伤寒杆菌,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青少年生活方式相对活跃,接触病原菌机会可能更多。
生活方式:生活在卫生条件差、饮食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如未规范处理食物、饮用不洁水源等,感染伤寒杆菌风险显著升高。
特殊人群:有基础疾病(如免疫功能低下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感染后病情可能更重,需密切关注,因其机体清除病原菌能力较弱,易导致病情迁延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