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可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大便习惯改变,肿瘤生长致表面破溃出血引起大便性状改变多有便血,多数患者早期有隐痛胀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腹部肿块,长期慢性失血及肿瘤消耗致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表现,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细致观察,女性患者需与妇科疾病鉴别,长期肠道病史人群出现相关表现应警惕需及时检查。
一、大便习惯改变
大肠癌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大便习惯改变,常见表现为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例如《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指出,约1/3的大肠癌患者会出现此类症状,这是肿瘤刺激肠道黏膜,影响肠道正常蠕动规律所致。
二、大便性状改变
肿瘤生长过程中可致表面破溃出血,从而引起大便性状改变,多表现为便血,便血颜色多为暗红色或鲜红色,且常混有黏液,出血量一般不多,但持续存在时可导致患者贫血。研究显示,约80%的大肠癌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便血情况。
三、腹痛表现
多数患者早期可出现隐痛或胀痛,疼痛部位多不确切。当肿瘤进一步生长导致肠腔狭窄甚至梗阻时,会出现剧烈腹痛、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相关表现,这是由于肿瘤阻塞肠腔,使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引发的一系列症状。
四、腹部肿块
部分患者可在腹部触及质硬、形状不规则的肿块,该肿块可能是肿瘤本身,也可能是转移的淋巴结,多见于右半结肠癌患者,因右半结肠肠腔较宽大,肿瘤向肠腔生长时易被触及。
五、全身症状
长期慢性失血及肿瘤消耗可使患者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全身表现,患者可呈现贫血貌,体重逐渐下降。肿瘤晚期还可能出现低热等症状,这与肿瘤坏死物质吸收等因素有关。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大肠癌症状可能不典型,需更细致观察大便习惯、性状及腹部情况,若出现疑似表现应及时就医检查,因其对疾病的耐受及反应可能与青壮年不同。
女性患者:诊断时需注意与妇科疾病鉴别,避免因症状相似而延误大肠癌的诊断,因其生殖系统与消化系统解剖位置邻近,症状可能相互干扰。
有长期肠道病史人群:如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者,出现上述大便习惯改变、性状改变等表现时,应高度警惕大肠癌可能,需及时进行肠镜等检查以早期排查,因这类人群患大肠癌的风险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