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穿孔治疗需依患者具体情况选合适方案,手术治疗有单纯穿孔缝合术(适用于一般情况差等情况)和胃大部切除术(适用于一般情况良好等情况);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治疗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措施
一、手术治疗
1.单纯穿孔缝合术:适用于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大手术,或穿孔时间长超过8-12小时,腹腔内炎症重及胃十二指肠严重水肿,估计行根治性手术风险大者。通过简单缝合穿孔部位来暂时控制病情,为后续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对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耐受复杂手术能力弱时,可能优先考虑此术式,但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恢复情况。
2.胃大部切除术:如果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穿孔在8-12小时内,腹腔内感染和胃十二指肠水肿较轻,可行胃大部切除术,一次性解决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灶及穿孔问题。对于年轻患者,若既往有较规律的溃疡病史,身体状况能耐受较大手术时,可考虑该术式以彻底治愈病因。
二、非手术治疗
1.禁食、胃肠减压:通过胃肠减压可抽出胃内容物,减少胃内容物继续流入腹腔,有利于穿孔的闭合和腹腔炎症的消退。对于病情较轻,如空腹小穿孔、就诊时腹膜炎已局限者可尝试非手术治疗,但需要严格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对于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观察胃肠减压情况,防止出现胃肠动力不足等问题。
2.抗感染治疗:应用抗生素来预防和控制腹腔感染,一般选用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的抗生素。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例如对于有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要选择对肾功能影响小的抗生素。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由于禁食,患者需要通过静脉补充足够的液体、电解质和营养物质,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需求。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水电解质调节功能下降等问题,更要密切监测水电解质情况,及时调整补液方案;对于长期营养不良的患者,营养支持更为重要,要保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等摄入。
慢性胃穿孔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全身状况、穿孔时间、腹腔污染程度等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