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相关原因包括消化道疾病和全身性疾病,消化道疾病中肛肠疾病有痔疮便后滴血等、肛裂伴剧痛、直肠息肉多见于儿童无痛鲜红少量、直肠癌暗红混黏液等;结肠疾病有溃疡性结肠炎黏液脓血便等、结肠息肉无痛鲜红大量、结肠癌暗红伴便次及形状改变;小肠疾病有小肠肿瘤出血量色因部位速度而异、肠结核量少黏液血便;全身性疾病中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有便血,感染性疾病伤寒少量便血等,其他如尿毒症、长期服非甾体类药可致便血;特殊人群儿童需警惕肠套叠等、老年人排查结肠癌、女性经期注意区分、有血液病史或服药者便血需及时就医。
一、消化道疾病相关
1.肛肠疾病:痔疮是常见原因,表现为便后滴血或厕纸染血,血色鲜红,一般不与粪便混合;肛裂所致便血常伴排便剧痛,粪便表面带血或便后点滴状出血;直肠息肉多见于儿童,便血无痛、血色鲜红、量少且不与粪便混合;直肠癌好发于中老年人,便血暗红,常混有黏液或脓液,可伴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变细等。
2.结肠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多有黏液脓血便,伴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结肠息肉可出现无痛性便血,血色鲜红,数量多时可大量便血;结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便血为暗红色,常伴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形状改变。
3.小肠疾病:小肠肿瘤可致便血,出血量及颜色因出血部位和速度而异;肠结核多有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便血一般量少,可为黏液血便。
二、全身性疾病相关
1.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包括便血,伴皮肤瘀点、瘀斑;白血病除贫血、发热、感染外,可因骨髓造血异常致血小板减少、凝血障碍而出现便血;血友病因凝血因子缺乏,有出血倾向,可致消化道出血便血。
2.感染性疾病:伤寒可出现肠道出血,多为少量便血;败血症等严重感染可影响凝血功能,致消化道出血便血。
3.其他:尿毒症因肾功能衰竭、毒素蓄积影响凝血功能,可致消化道出血便血;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可损伤消化道黏膜引发便血。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便血需警惕肠套叠、直肠息肉,家长应密切观察伴随症状;老年人便血需高度排查结肠癌等;女性经期可能有血液混入大便致类似便血,需注意区分;有血液系统疾病史或长期服影响凝血药物者,便血可能提示病情变化,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