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鞘膜积液的发生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主要是鞘状突未闭合致腹腔液体流入阴囊鞘膜腔;后天性因素包括炎症(感染性、非感染性)、创伤、肿瘤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老年人结缔组织退变等影响鞘膜正常功能或导致液体潴留等从而引发鞘膜积液。
一、先天性因素
(一)鞘状突未闭合
胎儿在发育过程中,睾丸从腹腔逐渐下降至阴囊,过程中会带动腹膜形成鞘状突。正常情况下,出生前鞘状突会闭合。但如果鞘状突未闭合,腹腔内的液体就可通过未闭合的鞘状突流入阴囊的鞘膜腔,从而引起睾丸鞘膜积液。这种情况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因为婴幼儿的鞘状突闭合过程可能存在异常。
二、后天性因素
(一)炎症
1.感染性炎症:
当阴囊部位发生感染时,如附睾炎、睾丸炎、精索炎等,炎症会刺激鞘膜,导致鞘膜分泌和吸收液体的平衡被打破。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附睾炎,炎症因子会促使鞘膜分泌增多,而吸收相对减少,进而引发鞘膜积液。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
结核杆菌感染也可导致睾丸鞘膜积液,结核杆菌引起的炎症会破坏鞘膜组织,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使得鞘膜积液逐渐形成。
2.非感染性炎症: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阴囊鞘膜时,也可能引发鞘膜积液。虽然此类情况相对较少见,但也会因免疫反应导致鞘膜的分泌和吸收功能紊乱。
(二)创伤
阴囊部位受到外伤,如骑跨伤、撞击伤等,会导致鞘膜及其周围组织受损。组织受损后,可能引起出血、渗出等情况,进而形成鞘膜积液。例如,剧烈的外力撞击可能使鞘膜内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积聚在鞘膜腔内形成血性鞘膜积液;同时,外伤还可能导致淋巴回流受阻,使得液体在鞘膜腔内积聚。
(三)肿瘤
睾丸、附睾、精索等部位的肿瘤可影响鞘膜的正常功能。肿瘤细胞可能侵犯鞘膜,导致鞘膜分泌增加或吸收减少。例如,睾丸肿瘤可通过局部浸润等方式影响鞘膜,引发鞘膜积液。一些腹腔内的肿瘤也可能通过淋巴系统转移至阴囊鞘膜,引起鞘膜积液相关病变。
(四)其他
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与睾丸鞘膜积液的发生有关,如心力衰竭等。心力衰竭时,身体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可能导致体液在鞘膜腔内潴留。
老年人因结缔组织退变,可能出现鞘膜积液,这与组织的老化、弹性降低等因素有关,使得鞘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影响,液体容易在鞘膜腔内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