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尿失禁分为压力性(因盆底肌松弛等腹压增时漏尿)、急迫性(由膀胱过度活动症等致强烈尿意后漏尿)、充盈性(因膀胱排空障碍致尿液溢出),非药物干预有盆底肌训练、膀胱训练、皮肤护理,原发病治疗包括泌尿系统感染用抗生素、前列腺增生针对性治疗,特殊人群中绝经后雌激素缺乏者可评估激素替代,认知障碍老人温和定时引导排尿,行动不便者配辅助设施保障排尿便利。
一、老人尿失禁的类型与成因
老人尿失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压力性尿失禁:多因盆底肌松弛、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所致,常见于多次分娩、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的女性,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时出现不自主漏尿。
2.急迫性尿失禁:由膀胱过度活动症、泌尿系统感染、神经系统病变等引发,表现为强烈尿意后迅速出现漏尿,常伴随尿频、尿急症状。
3.充盈性尿失禁:因膀胱排空障碍,如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尿液不自主溢出。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盆底肌训练:可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具体为反复收缩盆底肌肉(类似憋尿动作),每次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此方法对压力性尿失禁有改善作用,尤其适用于多次分娩或绝经后雌激素缺乏的老年女性。
2.膀胱训练:制定定时排尿计划,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例如初始每1-2小时排尿一次,逐步延长至每3-4小时一次,帮助重建正常排尿节律,改善急迫性尿失禁症状。
3.皮肤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和床单,预防褥疮等皮肤问题,尤其是行动不便或长期卧床的老人。
三、原发病治疗与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泌尿系统感染治疗:若尿失禁由泌尿系统感染引起,需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感染得到控制后部分尿失禁症状可缓解。
2.前列腺增生处理:对于因前列腺增生导致充盈性尿失禁的男性老人,可针对前列腺增生进行相应治疗,如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但具体治疗需由医生根据病情评估后决定。
3.特殊人群关怀:
老年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缺乏者,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激素替代治疗,但需充分权衡风险与获益;
有认知障碍的老人,应采用温和、定时的排尿引导方式,避免因强制排尿引发情绪抵触,可通过设置固定闹钟或使用简单提示工具协助定时排尿;
行动不便的老人,需确保其能够便捷到达卫生间,可配备辅助设施如扶手、坐便椅等,保障排尿安全与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