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治疗分为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中空气灌肠复位适用于病程48小时内、一般情况良好的原发性肠套叠,成功率80%-90%;钡剂灌肠复位类似但应用少。手术适应证为套叠超48-72小时、全身差或复位失败、怀疑肠坏死、复发性肠套叠,方式有肠套叠复位术和肠切除吻合术,术后需加强护理,婴幼儿手术风险高。
一、非手术治疗
(一)空气灌肠复位
1.原理:通过肛门注入空气,利用空气的压力将套叠的肠管复位,这是早期肠套叠常用的治疗方法,对于发病时间在48小时以内、全身情况良好的患儿较为适用。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空气灌肠复位的成功率可达80%-90%左右。
2.适用情况:适用于病程在48小时以内,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酸中毒及腹膜炎体征的原发性肠套叠患儿。在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时,需密切监测患儿的腹部情况、生命体征等,若复位过程中出现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则需转为手术治疗。
(二)钡剂灌肠复位
1.原理:经肛门注入钡剂,在X线透视下观察套叠肠管的情况,利用钡剂的压力使套叠的肠管复位。其原理与空气灌肠复位类似,但钡剂灌肠复位的成功率相对空气灌肠稍低,且有一定的放射性风险。
2.适用情况:与空气灌肠复位类似,适用于病程较短的原发性肠套叠患儿,但由于钡剂可能会在肠道内残留等问题,目前临床应用相对空气灌肠较少。
二、手术治疗
(一)适应证
1.套叠时间较长:一般认为发病超过48-72小时,或虽发病时间不足48小时,但患儿全身情况较差,如出现精神萎靡、高热、休克等表现,空气或钡剂灌肠复位失败的患儿需行手术治疗。
2.怀疑有肠坏死:在复位过程中若发现肠管已发生坏死、穿孔等情况,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3.复发性肠套叠:对于复发性的肠套叠患儿,多需要通过手术来明确病因并进行处理。
(二)手术方式
1.肠套叠复位术:对于肠管未发生坏死的患儿,可尝试将套叠的肠管进行复位,恢复肠道的通畅性。
2.肠切除吻合术:若肠管已发生坏死,需切除坏死的肠管部分,然后进行肠吻合术。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手术安全,同时要注意保护患儿的肠道功能,尽量减少对肠道正常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在术后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肠道恢复情况、伤口愈合情况等,加强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在围手术期要更加注重维持内环境稳定、加强营养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