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属甲类传染病传播途径有鼠蚤叮咬、直接接触、飞沫传播临床表现包括腺鼠疫(淋巴结肿大伴全身症状)、肺鼠疫(起病急有呼吸道症状)、败血症型鼠疫(病情凶险有严重表现)诊断可通过病原学检查(涂片镜检、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查辅助诊断治疗关键是早期联合足量用抗生素预防需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儿童应避免接触可疑动物及出现症状及时就医排查老年人要加强防护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防护并告知医生基础疾病情况。
一、鼠疫的定义与病原体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属甲类传染病。鼠疫耶尔森菌为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二、传播途径
1.鼠蚤叮咬传播:鼠蚤叮咬感染鼠疫耶尔森菌的鼠类后,再叮咬人类,可将病原体传播给人。
2.直接接触传播:接触感染鼠疫的动物(如病鼠、病兔等)的体液、分泌物或感染的动物组织,病原体可通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
3.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可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经飞沫将病原体传播给他人,引发人与人之间的肺鼠疫传播。
三、临床表现
1.腺鼠疫: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腹股沟、腋下或颈部等部位淋巴结迅速肿大、疼痛、红肿,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2.肺鼠疫:起病急骤,有高热、咳嗽、咳痰、咯血等呼吸道症状,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等表现。
3.败血症型鼠疫:病情凶险,可出现高热、休克、皮肤黏膜出血、意识障碍等严重表现。
四、诊断方法
1.病原学检查:采集患者的痰、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等标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典型的鼠疫耶尔森菌;也可进行细菌培养,明确病原体。
2.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辅助诊断鼠疫。
五、治疗原则
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抗生素是治疗鼠疫的关键,常用药物有链霉素等。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六、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及时隔离鼠疫患者及病兽,对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防蚤灭蚤工作,避免接触感染的动物,在疫区避免前往鼠类密集区域。
3.保护易感人群:对疫区的高危人群可接种鼠疫疫苗进行预防。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应避免接触可能感染鼠疫的动物及环境,若出现发热、淋巴结肿痛等可疑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感染鼠疫后病情可能较重,应加强防护,减少前往可能有鼠疫传播风险的场所。
有基础疾病者:本身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感染鼠疫后,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需积极做好防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基础疾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