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胃穿孔的发生与术后因素、基础疾病因素及其他因素相关,术后因素包括吻合口相关问题及残胃本身结构改变;基础疾病因素有溃疡病及肿瘤性疾病;其他因素涉及饮食及腹内压突然增高等,不同情况在不同人群中均可引发残胃穿孔。
一、术后因素
1.吻合口相关问题:胃部分切除术后,吻合口是相对薄弱的部位。若吻合技术不佳,如缝线过松导致吻合口漏,或者吻合口局部血运不良,都可能引发残胃穿孔。例如,在胃大部切除毕Ⅱ式吻合术后,由于胃肠道重建改变了正常的解剖和生理结构,吻合口承受的压力等发生变化,增加了吻合口漏进而导致残胃穿孔的风险,这在老年患者中可能更为突出,因为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吻合口愈合能力可能较弱。
2.残胃本身的结构改变:残胃在经历胃部分切除术后,其组织结构、血供等都发生了变化。残胃的蠕动、排空等功能也与正常胃不同,这些改变可能使残胃更容易出现局部缺血、坏死等情况,从而引发穿孔。比如长期处于高胃酸环境下的残胃,胃酸的刺激可能影响残胃的黏膜及肌层,增加穿孔的易感性。
二、基础疾病因素
1.溃疡病:如果患者既往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在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仍有可能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未完全去除病因或者残胃再次发生溃疡,溃疡不断加深,穿透胃壁全层就会导致残胃穿孔。例如,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未得到彻底根除的患者,残胃发生溃疡的概率增加,进而增加残胃穿孔的风险,这种情况在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各年龄段均可存在,需重点关注。
2.肿瘤性疾病:胃的恶性肿瘤患者行胃部分切除术后,肿瘤细胞的残留或复发可能影响残胃的正常组织功能。肿瘤组织的生长可能破坏残胃的组织结构,导致穿孔。同时,肿瘤患者术后身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也不利于残胃组织的修复,使得残胃穿孔的发生风险升高,这类患者的年龄分布较广,从青年到老年都有可能患病。
三、其他因素
1.饮食因素:术后不合理的饮食可能诱发残胃穿孔。例如,短期内进食过多坚硬、粗糙的食物,会增加残胃的消化负担,导致残胃内压力突然升高,超过胃壁的承受能力,从而引发穿孔。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慢,如果过早进食不当食物,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另外,长期大量饮酒的患者,酒精会刺激残胃黏膜,影响残胃的血运和黏膜屏障功能,增加残胃穿孔的可能性,这类患者的生活方式中往往有长期饮酒的习惯。
2.腹内压突然增高:剧烈咳嗽、用力排便等情况可使腹内压突然增高,进而传导至残胃,导致残胃穿孔。比如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咳嗽频繁且剧烈,容易引发腹内压增高,增加残胃穿孔风险;老年便秘患者,用力排便时腹内压急剧上升,也可能诱发残胃穿孔,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的人群都可能因为腹内压突然增高而面临残胃穿孔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