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直肠疾病中内痔因排便腹压增加致痔静脉破裂出血表现便后滴血等、肛裂是肛管皮肤裂开排便刺激出血伴剧烈疼痛、直肠息肉儿童多见无痛性便血、直肠肿瘤早期暗红血便等;结肠疾病中溃疡性结肠炎有黏液脓血便等、结肠息肉血色鲜红量不多、缺血性结肠炎老年人因肠道缺血腹痛后便血;血管性疾病中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反复鲜红便血需问家族史。
一、肛门直肠疾病相关原因
(一)痔疮
内痔是引起鲜红色便血的常见原因,多因排便时腹压增加,导致曲张的痔静脉破裂出血,表现为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液颜色鲜红,一般无疼痛,且便血与粪便不混合。长期便秘、久坐、妊娠等因素易诱发痔疮。儿童相对少见痔疮导致的鲜红色便血,但成人中较为常见,尤其有不良排便习惯或久坐等生活方式的人群。
(二)肛裂
主要是肛管皮肤全层裂开形成的溃疡,排便时粪便刺激溃疡面导致出血,便血颜色鲜红,量较少,同时伴有排便时剧烈疼痛,疼痛呈周期性,排便时疼痛,便后有短暂缓解,随后又出现剧烈疼痛。便秘人群因粪便干结易引发肛裂,尤其儿童若长期便秘也可能出现肛裂导致的鲜红色便血。
(三)直肠息肉
儿童多见,多为单发或多发的良性息肉,通常表现为无痛性便血,鲜血覆盖在粪便表面,一般量不多。息肉的形成可能与遗传、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有家族息肉病史的人群需格外关注。
(四)直肠肿瘤
直肠癌早期可出现便血,多为暗红色血便,合并感染时可出现鲜红色脓血便,同时可能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便次增多、里急后重等。老年人是结直肠肿瘤的高发人群,若有长期结直肠疾病病史或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更易发生直肠肿瘤导致便血。
二、结肠疾病相关原因
(一)溃疡性结肠炎
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为黏液脓血便,也可出现鲜红色便血,常伴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病情易反复发作。其发病可能与免疫、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中青年人群相对多见,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风险可能增加。
(二)结肠息肉
结肠部位的息肉也可导致便血,血色鲜红,量不多,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不适症状,多在体检或其他检查时发现。结肠息肉的发生与炎症刺激、遗传等因素相关,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的人群结肠息肉发生率可能较高。
(三)缺血性结肠炎
多见于老年人,常因肠道血管狭窄、栓塞等导致肠道缺血,出现腹痛后便血,便血颜色鲜红或暗红,腹痛多为突发的痉挛性疼痛,随后出现便血。有心血管疾病(如房颤、动脉硬化等)、低血压等病史的老年人易发生缺血性结肠炎。
三、血管性疾病相关原因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全身多个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可出现反复便血,颜色鲜红,出血程度可轻可重,患者多有家族遗传史,需详细询问家族病史以协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