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疾病中溃疡性结肠炎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便血程度不一,伴腹泻等症状及全身表现,发病与免疫遗传等有关;结肠息肉较小无症状,较大者有无痛性便血等;结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早期无症状,进展后有便血等表现与多种因素相关;肛门疾病里痔疮内痔无痛性便血,外痔一般不出血但血栓性外痔有疼痛等,肛裂排便时或后肛门剧痛伴少量鲜血;全身性疾病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凝血异常致便血,白血病可因血小板减少等致便血,儿童突然便血需警惕肠套叠,老年人突然便血重点排查结肠癌,女性经期要区分肠道出血与经血,长期便秘久坐人群易因痔疮结肠息肉便血需调整生活方式。
一、肠道疾病相关
1.溃疡性结肠炎: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便血程度轻重不一,常伴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可有疼痛-便意-缓解的规律,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其发病可能与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青少年及中青年相对多见。
2.结肠息肉:较小的息肉一般无明显症状,较大息肉可能出现便血,多为无痛性便血,血色鲜红,量不多,常附着在粪便表面,部分患者可伴有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可能,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有一定变化趋势。
3.结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出现便血,多为暗红色或果酱样血便,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与腹泻交替、大便变细,还可有腹痛、腹部肿块、消瘦、乏力等表现,发病与遗传、饮食习惯(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肛门疾病相关
1.痔疮:内痔出血多为无痛性便血,便血颜色鲜红,可呈点滴状或喷射状出血,在排便后出现,便血量一般较少;外痔一般不会出现便血,但若发生血栓性外痔等情况可能有疼痛等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久坐、便秘等不良生活方式易诱发痔疮导致便血。
2.肛裂:便血特点为排便时或排便后肛门剧烈疼痛,同时伴有少量鲜血,鲜血附着在粪便表面或手纸上,多见于年轻人,常因便秘、大便干结等原因导致肛管皮肤裂伤而引起便血。
三、全身性疾病相关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凝血功能异常,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包括便血,便血一般为少量,同时可伴有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表现,各年龄段均可发病,自身免疫因素等可引发该病。
2.白血病:除了有贫血、发热、感染等表现外,也可能出现便血,多与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有关,儿童及青少年相对多见,发病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特殊人群方面,儿童突然便血需高度警惕肠套叠等儿科急症,应及时就医排查;老年人突然便血要重点排查结肠癌等肿瘤性疾病,需进行详细的检查评估;女性在月经期时要注意区分是肠道出血还是经血混入粪便,避免误判;有长期便秘、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更易因痔疮、结肠息肉等出现便血,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