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HIV是逆转录病毒,结构含核心和包膜等,遗传物质是RNA,可逆转录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破坏免疫系统。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对免疫系统破坏机制是攻击CD4T淋巴细胞致免疫缺陷及引发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并发症。儿童感染主要因母婴传播且受影响大,育龄女性需孕期母婴阻断及避孕指导,高危性行为人群要定期检测和避免无保护性行为,有输血史等人群需关注自身感染情况并定期检测。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即艾滋病。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逆转录病毒。
一、病毒特性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其结构包括核心和包膜等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它可以通过逆转录酶将自身RNA逆转录为DNA,然后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从而长期潜伏并持续破坏人体免疫系统。
二、传播途径
1.性传播:通过无保护的异性或同性性行为传播,这是目前全球主要的传播途径。在性行为过程中,病毒可以通过性接触部位的黏膜等进入人体。
2.血液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HIV污染且未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以及与HIV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导致皮肤破损的物品等都可能传播HIV。
3.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在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中,都有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三、对免疫系统的破坏机制
HIV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病毒进入人体后,其包膜糖蛋白与CD4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分子结合,然后病毒核心进入细胞内,进行逆转录、整合等一系列过程,大量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逐渐缺陷。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免疫系统严重受损,会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并发症。例如,患者可能会反复感染肺孢子菌引起肺炎,或者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导致尖锐湿疣等,还可能发生卡波西肉瘤等肿瘤。
四、不同人群的相关情况
儿童: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儿童感染HIV后,生长发育可能受到影响,免疫系统受损更快,更容易出现机会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需要特别注意儿童的营养支持、定期监测免疫功能等,并且要避免因不恰当的医疗操作等导致的医源性传播风险。
育龄女性:感染HIV的育龄女性在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中容易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所以需要在孕期就进行规范的母婴阻断治疗,同时要做好避孕等相关指导,以减少新生儿感染风险。
有高危性行为人群:如男性同性性行为者、有多个性伴侣者等,属于HIV感染的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HIV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感染并进行干预,同时要避免无保护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等预防性传播。
既往有输血史等人群:曾有过输入未经严格筛查血液或血制品的人群,需要关注自身HIV感染情况,定期进行检测,因为输入被污染血液是感染HIV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