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手术有单纯穿孔缝合术和胃大部切除术两种,前者适用于穿孔久、腹腔污染重或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大手术者,后者适用于穿孔时间短、状况好或有恶变、梗阻等情况者;术前要完善检查、纠正紊乱、胃肠减压,特殊人群需特殊考虑;术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饮食逐步恢复,注意观察并发症。
单纯穿孔缝合术:
适用情况:一般对于穿孔时间较长(超过8-12小时),腹腔污染严重,患者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患者较为适用。其原理是通过简单的缝合穿孔部位来暂时封闭穿孔,阻止胃内容物继续漏入腹腔,为后续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手术操作:首先进行腹部消毒、铺巾等常规操作,然后在腹部选取合适的切口进入腹腔,找到穿孔部位后,用缝线进行缝合穿孔。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腹腔感染控制情况等。
胃大部切除术:
适用情况:对于穿孔时间短(一般在8小时内),患者全身状况较好,溃疡有恶变可能或者有幽门梗阻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该术式。这种术式是切除大部分胃组织,同时解决溃疡病灶等问题。
手术操作:要确定胃切除的范围,一般是切除胃的远侧2/3-3/4,包括胃体的远侧部分、胃窦部、幽门和十二指肠球部的近胃部分。然后进行胃肠道的重建,例如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是将残胃与十二指肠直接吻合,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是将残胃与空肠吻合等。
手术前准备
一般准备:患者需要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腹部CT等,以评估身体状况。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因为胃穿孔患者常因胃内容物漏出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同时要进行胃肠减压,抽出胃内气体和液体,减少胃内容物继续外漏,减轻腹腔污染。
特殊人群考虑:对于老年患者,要特别关注其心肺功能等情况,评估是否能耐受手术。如果老年患者有慢性心肺疾病,需要在术前进行相应的改善心肺功能的准备,如控制肺部感染、改善心肌供血等。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在补液等方面要更加精准计算,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女性患者如果处于妊娠期,要综合考虑胎儿情况和孕妇病情,权衡手术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等。
手术后注意事项
一般护理:术后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患者麻醉清醒后如果病情允许可采取半卧位,有利于腹腔引流,减轻腹胀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
饮食管理:术后需要禁食一段时间,然后根据肠道功能恢复情况逐渐恢复饮食。一般先从流质饮食开始,如米汤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直至正常饮食。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消化功能恢复可能较慢,饮食过渡要更缓慢;儿童患者则要严格按照其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来逐步调整饮食。
并发症观察与预防:要注意观察是否有术后出血、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对于有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溃疡病史的患者,更要警惕溃疡复发相关的并发症等情况。例如术后如果出现腹痛加剧、高热、腹腔引流液异常等情况,要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