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机械性创伤相关因素包括:便秘时干结粗硬大便致肛管受压裂开,腹泻时粪便频繁刺激致肛管皮肤损伤;肛管内括约肌痉挛与局部炎症刺激使内括约肌反射性痉挛、神经调节异常致内括约肌不能正常松弛有关;解剖因素中肛管齿状线附近血供差、弹性低易撕裂,肛管狭长使排便时压力集中致皮肤易损伤,这些因素均可引发肛裂。
一、肛管机械性创伤
1.便秘因素:便秘是引发肛裂的常见原因之一。当患者存在长期便秘情况时,大便会变得干结、粗硬,在排便过程中,过于用力排便会使肛管承受较大的压力,容易导致肛管皮肤全层裂开。例如,有研究表明,约84%的肛裂患者存在便秘病史,长期便秘使得排便时肛管受到的机械性损伤概率显著增加。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受便秘影响,儿童若有不良排便习惯导致便秘也易引发肛裂;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等因素,在孕期、产后等特殊时期,激素变化等可能影响肠道功能,若出现便秘也较易发生肛裂。
2.腹泻因素:频繁腹泻时,粪便会对肛管皮肤产生频繁的刺激,导致肛管皮肤抵抗力下降,也容易引起肛管皮肤损伤进而引发肛裂。比如一些患有肠道炎症性疾病的患者,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伴有腹泻症状,其发生肛裂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有腹泻病史的人群,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要注意及时治疗肠道疾病,以减少对肛管皮肤的损伤风险。
二、肛管内括约肌痉挛
1.局部炎症刺激:肛管周围的炎症,如肛窦炎、肛乳头炎等,炎症的长期刺激会引起肛管内括约肌反射性痉挛。炎症会使局部组织处于敏感状态,导致内括约肌持续收缩,进而增加肛管的压力,影响肛管皮肤的血液供应,使得肛管皮肤更容易受损形成肛裂。例如,肛窦炎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反复刺激内括约肌,就可能引发肛裂。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都可能因局部炎症刺激导致内括约肌痉挛,儿童若肛周卫生不佳引发炎症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2.神经因素影响:肛管部位的神经调节异常也可能导致内括约肌痉挛。一些神经系统的病变或者局部神经受到刺激等情况,会干扰正常的神经传导,使得内括约肌不能正常松弛,从而造成肛管压力升高,增加肛裂发生的可能性。对于有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帕金森病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更容易出现肛管内括约肌痉挛相关问题,进而增加肛裂风险。
三、解剖因素
1.肛管齿状线附近结构特点:肛管齿状线附近的血供相对较差,且此处的肛管皮肤弹性相对较低,在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时,更容易发生撕裂。例如,肛管在排便过程中需要扩张和收缩,齿状线附近的特殊结构使得其在这种运动中更易受损。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该解剖结构特点都是肛裂发生的一个内在因素,儿童由于肛管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齿状线附近结构相对更脆弱,更易因各种因素导致肛裂。
2.肛管狭长:部分人群肛管相对狭长,这使得排便时肛管承受的压力相对集中,容易造成肛管皮肤的损伤。比如一些先天性肛管狭长的个体,或者因长期不良排便习惯等导致肛管逐渐变得狭长的人群,其发生肛裂的概率相对较高。不同性别中,虽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肛管狭长,但个体差异导致的肛管狭长情况会影响肛裂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