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便血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肠道疾病(如痔疮、肛裂、肠道息肉、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血管畸形、感染性肠炎等)、上消化道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不同疾病有不同表现及相关诱因,出现突然便血应及时就医做详细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治疗措施,不同人群出现便血需重视,如老年人要警惕肠道肿瘤等。
一、肠道疾病相关
1.痔疮:是引起突然便血较常见的原因之一,多为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液鲜红,一般不与粪便混合。痔疮的发生与久坐、便秘、妊娠等因素有关,长期饮酒和进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可加重症状。在不同年龄、性别中均可发病,久坐的办公人群、妊娠女性相对更易患痔疮。
2.肛裂:排便时会出现剧烈疼痛,随后有少量鲜血滴出,便血颜色鲜红。主要是由于大便干结,排便时撑裂肛管皮肤所致。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尤其多见于大便干结的人群。
3.肠道息肉:结肠和直肠息肉都可能导致便血,通常为无痛性便血,血色鲜红,有时息肉会随大便脱出肛门外。肠道息肉的发生与遗传、炎症刺激等因素相关,各年龄都可能患病,有肠道息肉家族史的人群需格外关注。
4.结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便血,血色暗红,可伴有黏液,还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肿块等症状。其发病与饮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遗传等因素有关。
5.溃疡性结肠炎:多有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还伴有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病情轻重不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病程较长者癌变风险增加。
二、上消化道疾病相关
1.胃溃疡:少数情况下也可能出现便血,一般为黑便,这是因为溃疡侵蚀血管导致出血,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后变成黑色。患者多有慢性上腹部疼痛病史,疼痛具有周期性、节律性等特点,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长期精神紧张、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是常见诱因。
2.十二指肠溃疡:也可能引起黑便,发病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表现为空腹时上腹部疼痛,进食后缓解,各年龄均可患病。
三、血液系统疾病相关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由于血小板减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包括便血,同时伴有皮肤紫癜、瘀斑等表现。各年龄都可能发病,自身免疫因素等可导致该病发生。
2.白血病:除了有贫血、发热等表现外,也可能出现便血症状,这是因为白血病影响了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异常等。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病因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
四、其他情况
1.肠道血管畸形:可引起反复或突然的便血,出血情况可轻可重,常见于老年人,具体发病机制与血管发育异常有关。
2.感染性肠炎:如细菌性痢疾,多有不洁饮食史,表现为黏液脓血便,伴有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各年龄均可发病,夏季高发。
当出现突然便血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直肠指诊、粪便潜血试验、结肠镜、胃镜等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在面对突然便血时,需及时重视,避免延误病情,例如老年人出现突然便血更应警惕肠道肿瘤等严重疾病的可能,有肠道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出现便血时应更积极地进行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