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穿孔的成因多样,包括胃溃疡(男性、老年人、有不良生活方式及病史者风险高)、药物因素(非甾体抗炎药等对特定人群如老年人、生理期女性及有胃肠道病史者易致穿孔)、外伤(年轻人剧烈运动及危险职业人群受外力冲击未及时处理会增加穿孔风险)、肿瘤(老年人高发,有家族史人群及经治疗的患者穿孔可能性大)、其他因素(暴饮暴食、酗酒、精神紧张劳累、孕妇生理变化、儿童误服腐蚀性物质等可诱发),同时针对不同人群如老年人、女性、年轻人、孕妇、儿童及有相关病史者给出了预防和应对的温馨提示。
一、胃溃疡
胃溃疡是导致急性胃穿孔的常见原因。胃溃疡患者胃黏膜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病变逐渐加深,穿透胃壁全层,就会引发胃穿孔。当溃疡处于活动期时,病情容易加重。男性患胃溃疡的比例相对较高,且由于男性可能有更多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会进一步增加胃穿孔风险。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胃黏膜修复能力减弱,胃溃疡愈合慢,也更容易发生穿孔。生活中,长期不规律饮食、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胃溃疡的治疗和恢复,增加穿孔几率。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穿孔风险明显高于常人。
二、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损伤胃黏膜,增加急性胃穿孔的发生风险。比如非甾体抗炎药,长期或大量使用会抑制胃黏膜的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的保护屏障,使胃黏膜更易受到胃酸等刺激,进而引发溃疡和穿孔。对于年龄较大的人群,本身胃黏膜功能就有所减退,使用这类药物时风险更高。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改变,用药后发生胃穿孔的可能性也会增加。有胃肠道病史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时更要谨慎。
三、外伤
外部暴力直接作用于胃部,如腹部受到撞击、刺伤等,可直接导致胃壁破裂,引起急性胃穿孔。年轻人可能因参与剧烈运动、打架斗殴等情况,使胃部受到外力冲击。从事危险职业的人群,如建筑工人等,在工作中也可能因意外导致胃部受伤。若受伤后未及时正确处理,感染等情况可能会加重病情,增加穿孔风险。
四、肿瘤
胃部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随着肿瘤的生长和浸润,会侵犯胃壁组织,导致胃壁结构破坏,最终引起穿孔。老年人是胃部肿瘤的高发人群,肿瘤引起穿孔的情况相对较多。肿瘤患者本身身体抵抗力下降,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也可能影响胃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加穿孔可能性。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患胃部肿瘤的风险较高,进而也增加了胃穿孔风险。
五、其他因素
暴饮暴食会使胃内压力急剧升高,胃壁过度扩张,容易导致胃壁薄弱处破裂,引发穿孔。酗酒会刺激胃黏膜,还可能导致胃部肌肉痉挛,增加胃内压力,引发穿孔。精神过度紧张或过度劳累时,会引起胃部的应激反应,使胃酸分泌增加,胃蠕动紊乱,也可能诱发急性胃穿孔。特殊人群如孕妇,孕期身体生理变化大,胃部受增大子宫的压迫,若再有不良饮食等情况,穿孔风险会有所增加。儿童若误服腐蚀性物质等,也可能损伤胃黏膜,严重时导致穿孔。
温馨提示:对于不同人群需格外注意。老年人身体机能差,恢复能力弱,平时要注意规律饮食,谨慎用药,定期体检,若出现胃部不适及时就医。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要注意用药安全,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年轻人要避免过度的外力损伤和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暴饮暴食等。孕妇要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胃部受压。儿童要加强监管,防止误服有害物质。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如胃溃疡、肿瘤等患者,要严格遵医嘱治疗和用药,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