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术后肠粘连有腹痛(多为阵发性隐痛或胀痛,部位不固定,位于中下腹部)、腹胀(自觉腹部胀满不适,外观膨隆,程度轻重不一)、恶心呕吐(因肠道梗阻致胃肠道逆蠕动,早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含胆汁或粪臭味)、排便排气异常(排便次数减少、干结,排气延迟或减少)等症状
一、腹痛
1.疼痛特点
多为阵发性隐痛或胀痛。这是因为肠粘连会导致肠道蠕动时受到粘连组织的牵拉或阻碍,引起肠道痉挛性疼痛。例如,在术后早期,肠道功能开始恢复但受粘连影响时,就可能出现这种阵发性的腹痛。不同年龄的产妇可能对疼痛的感知有所不同,年轻产妇可能对疼痛的敏感度相对较高,但总体表现为阵发性的腹部不适。对于有剖腹产病史的女性,再次出现类似腹痛情况需警惕肠粘连复发的可能。
2.疼痛部位
疼痛部位不固定,多位于中下腹部。这是由于肠道分布广泛,粘连可发生在肠道的不同部位,所以疼痛可出现在腹部的多个区域。比如可能在肚脐周围、下腹部一侧或双侧等部位交替出现疼痛。
二、腹胀
1.表现形式
患者自觉腹部胀满不适,外观上可见腹部膨隆。这是因为肠粘连影响了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气体、粪便的排出,导致肠道内积气、积液,从而引起腹胀。产后女性由于身体处于恢复阶段,若出现肠粘连导致的腹胀,会影响其产后的身体恢复和舒适度。对于有剖腹产病史且产后出现腹胀持续不缓解的女性,要考虑肠粘连的可能。
2.程度差异
腹胀程度可轻可重,轻度腹胀可能仅感觉腹部有饱胀感,重度腹胀则可能腹部膨隆明显,甚至影响呼吸等。例如,部分产妇可能只是轻微的腹部饱胀,而有些产妇可能腹胀严重,腹部像气球一样膨起,呼吸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三、恶心、呕吐
1.发生机制
由于肠粘连导致肠道梗阻,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阻,进而引起胃肠道的逆蠕动,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如果是不完全性肠粘连,可能会出现间断性的恶心、呕吐;如果是完全性肠粘连,呕吐可能会比较频繁且程度较重。对于剖腹产术后的产妇,若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尤其是在有腹痛、腹胀等表现时,要高度怀疑肠粘连导致的肠道梗阻情况。不同年龄的产妇,身体对梗阻的耐受程度不同,年轻产妇可能相对更能耐受,但仍需及时关注。
2.呕吐物特点
早期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含有胆汁甚至粪臭味的呕吐物,这提示肠道梗阻的部位可能较低,病情相对较重。比如,若呕吐物含有胆汁,说明梗阻部位可能在十二指肠以下;若呕吐物有粪臭味,则提示梗阻部位更低,肠道内容物已经积聚了较长时间并产生了发酵等变化。
四、排便、排气异常
1.排便异常
可能出现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等情况。这是因为肠粘连导致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引起排便困难、大便干结。对于剖腹产术后的产妇,正常情况下产后会有恶露排出,同时也会有正常的排便,但如果出现肠粘连,就可能打破这种正常的排便规律。不同年龄的产妇,其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本就有差异,有剖腹产病史的产妇肠道功能恢复可能相对较慢,若出现排便异常更要重视。
2.排气异常
排气时间延迟或排气减少。正常剖腹产术后肠道功能逐渐恢复会有排气,若肠粘连存在,会影响肠道的正常通气,导致排气时间比正常情况延长,或者排气量明显减少。例如,术后预期应该排气的时间内没有排气,或者排气量很少,都可能与肠粘连有关。对于产后的女性,尤其是剖腹产的女性,关注排气情况很重要,因为排气是肠道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标志,若排气异常可能提示肠道存在问题,如肠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