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段剖宫产是切开子宫下段娩出胎儿的方式,适应证有骨盆异常、头盆不称、胎位异常、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胎儿窘迫、既往剖宫产史等,手术步骤含术前准备、麻醉、切开子宫下段、娩出胎儿、缝合子宫及腹壁,术后护理包括观察伤口、子宫收缩、抗感染、尿管、饮食等,并发症有出血、感染、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粘连等,高龄产妇行术风险高需加强产检等,有既往剖宫产史人群需评估瘢痕等并注意术中术后相关情况。
一、定义
子宫下段剖宫产是指通过手术切开子宫下段来娩出胎儿的分娩方式,子宫下段由非孕时的子宫峡部在妊娠晚期逐渐拉长形成,此处肌层薄、血供丰富,手术时出血相对较少且利于胎儿娩出。
二、适应证
1.骨盆异常:骨盆狭窄或畸形导致胎头无法正常通过骨盆入口,如绝对性骨盆狭窄等情况,经阴道分娩可能危及母儿安全,需行子宫下段剖宫产。
2.头盆不称:胎儿头部大小与骨盆不匹配,通过阴道分娩困难,为保障母儿安全选择子宫下段剖宫产。
3.胎位异常:如横位、初产妇足月横位、臀先露中部分凶险型臀先露等胎位异常情况,经阴道分娩风险较高,需行子宫下段剖宫产。
4.前置胎盘及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时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或覆盖宫颈内口,剖宫产是终止妊娠的主要方式;胎盘早剥病情严重时需紧急剖宫产娩出胎儿以挽救母儿生命。
5.胎儿窘迫:胎儿在宫内出现缺氧表现,如胎心异常等,短时间内无法经阴道分娩时,应行子宫下段剖宫产。
6.既往剖宫产史:有过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需评估子宫瘢痕情况等,若存在子宫瘢痕破裂风险等情况可选择子宫下段剖宫产。
三、手术步骤
1.术前准备: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进行皮肤准备、导尿等,孕妇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2.麻醉:多采用椎管内麻醉,根据孕妇情况选择腰麻、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
3.切开子宫下段:在下腹部做横切口或纵切口进入腹腔,找到子宫下段,依次切开子宫肌层至宫腔,注意避免损伤膀胱等邻近组织。
4.娩出胎儿:娩出胎儿后清理呼吸道等,处理胎盘胎膜。
5.缝合子宫及腹壁:逐层缝合子宫肌层、浆膜层及腹壁各层。
四、术后护理
1.伤口观察:密切观察腹部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
2.子宫收缩情况:监测子宫收缩,观察阴道流血量,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风险。
3.抗感染:根据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尿管护理:保持尿管通畅,观察尿液颜色、量等,一般术后24-48小时拔除尿管。
5.饮食:术后逐渐恢复饮食,从流质、半流质过渡到正常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五、并发症及预防
1.出血:术中准确操作,避免子宫切口撕裂等,术后加强子宫收缩观察,必要时使用缩宫素等药物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2.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术后保持伤口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鼓励产妇早期活动,促进恶露排出,降低感染风险。
3.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对于有既往剖宫产史等高危因素的孕妇,孕期应加强监测,术后注意休息,避免过早剧烈活动等,降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几率。
4.粘连:术后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腹腔粘连发生的可能。
六、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产妇:高龄产妇行子宫下段剖宫产风险相对较高,孕期应加强产检,密切监测孕妇及胎儿情况,术后注意加强营养,促进身体恢复,密切观察伤口及子宫恢复情况,因为高龄产妇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可能增加。
2.有既往剖宫产史人群:再次妊娠时需详细评估子宫瘢痕厚度、连续性等情况,孕期注意避免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剖宫产术中要仔细操作,避免损伤子宫瘢痕处,术后密切观察子宫切口愈合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