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窄性肠梗阻有多种症状表现,腹痛初始为阵发性绞痛,随病情进展转为持续性剧烈且阵发性加剧,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早期呕吐为胃内容物,后可频繁且含胆汁、呈棕褐色或血性;腹胀一般不如单纯性肠梗阻明显,但有不对称性腹胀且可见局部隆起或触及压痛肿块;早期可仍有少量排气排便,随病情进展渐停止;全身有休克表现(面色苍白等)、体温升高(38℃以上)、水及电解质紊乱(口渴、尿少等),约20%患者会出现休克,儿童和老年患者在各症状上有不同特点及应对注意事项。
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腹痛具有特点,初始多为阵发性绞痛,这是因为梗阻部位以上肠管强烈蠕动所致。随着病情进展,由于肠管血运障碍,腹痛会转变为持续性剧烈疼痛,且伴有阵发性加剧。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的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会出现这种腹痛性质的改变,这是由于肠壁缺血、坏死,神经受到刺激而引起持续且剧烈的腹痛。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会表现为哭闹不安等异常行为;老年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相对不敏感,但仍会有腹痛程度的逐渐加重趋势。
呕吐
早期呕吐多为反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随着病情发展,由于肠管梗阻部位较高,呕吐频繁,呕吐物可含有胆汁,甚至呈棕褐色或血性。这是因为肠管血运障碍导致肠管坏死,肠内容物反流,从而出现血性呕吐物。对于婴幼儿患者,频繁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要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和皮肤弹性等表现来判断脱水程度;老年患者呕吐后可能会加重身体的虚弱状态,需要加强护理,防止误吸等情况发生。
腹胀
一般不如单纯性肠梗阻明显,但绞窄性肠梗阻时可出现不对称性腹胀,这是因为某一段肠管发生绞窄,局部肠管膨胀。腹部可见局部隆起或触及有压痛的肿块。在不同性别患者中,腹胀的表现可能没有明显性别差异,但在老年患者中,由于胃肠功能本身相对较弱,腹胀可能会更易导致患者不适,且恢复相对较慢;儿童患者腹胀可能会影响其进食和呼吸等情况,需要及时评估和处理。
停止排气排便
这是肠梗阻的常见表现,但绞窄性肠梗阻早期可仍有少量排气排便,因为梗阻远端可能还有残留的粪便或气体排出,但随着病情进展,会逐渐停止排气排便。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根据排气排便情况来判断是否为绞窄性肠梗阻,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时,停止排气排便的表现可能会被其基础疾病的一些症状所掩盖,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其他伴随症状。
全身症状
休克表现:由于肠管绞窄、坏死,大量毒素吸收,患者可出现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研究显示,约20%的绞窄性肠梗阻患者会在病程中出现休克,这是因为肠管血运障碍导致大量炎性介质释放,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而导致休克。在老年患者中,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发生休克时病情进展可能更快,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儿童患者发生休克时,病情变化更为迅速,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体温升高:肠管绞窄坏死可引起感染,患者体温可升高,一般体温在38℃以上。这是因为坏死的肠管成为细菌繁殖的场所,细菌感染导致机体发热。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高时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避免过度使用退热药物等;老年患者体温升高可能提示感染较重,需要积极查找感染源并进行抗感染治疗。
水、电解质紊乱:由于频繁呕吐、不能进食等,患者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表现为口渴、尿少、酸碱平衡失调等。例如,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等。婴幼儿患者由于体液总量相对较多,水、电解质紊乱发生较快,需要及时补充液体和纠正电解质失衡;老年患者由于自身调节功能下降,水、电解质紊乱后恢复相对困难,需要准确评估电解质情况并进行合理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