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粘连的相关情况包括:症状表现有腹痛(部位不固定,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手术史人群概率高)、呕吐(完全性肠粘连致肠梗阻时频繁且重,小儿需警惕)、腹胀(随病情加重,老年人易被忽视且恢复慢)、排气排便异常(不通畅,不同人群表现不同);病史询问需关注腹部手术史(是重要危险因素,不同手术方式概率有别)及其他病史(如结核性腹膜炎病史相关);体格检查有腹部体征(压痛、反跳痛、包块等,不同年龄反应不同)和肠鸣音异常(亢进或减弱消失等,不同年龄正常范围不同);辅助检查有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平片可看肠管情况但轻微粘连可能不显,腹部CT更清晰)和腹腔镜检查(金标准,有创,儿童需严掌适应证)。
一、症状表现
1.腹痛:多为腹部隐痛、胀痛或阵发性绞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可能与肠管痉挛或粘连牵拉有关。不同年龄人群腹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肠粘连时腹痛可能更易哭闹不安,成人则能更明确表述疼痛特点;有既往腹部手术史人群发生肠粘连腹痛的概率相对更高。
2.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含有胆汁等。如果是完全性肠粘连导致的肠梗阻,呕吐往往较为频繁且程度较重;年龄较小儿童发生呕吐时需警惕肠粘连引起肠梗阻的可能,因其肠道功能相对脆弱。
3.腹胀:腹部可能有胀满感,随着病情发展,腹胀可能逐渐加重。对于老年人,本身胃肠蠕动功能相对较弱,肠粘连引起腹胀时可能症状更易被忽视,且恢复相对较慢。
4.排气排便异常:肠粘连可能导致肠管不通畅,出现排气减少、排便困难甚至停止排气排便的情况。比如不完全性肠粘连时,可能仍有少量排气排便,但与正常情况相比明显减少;有长期便秘病史的人群发生肠粘连时,排气排便异常的表现可能更难区分是原发病还是肠粘连所致。
二、病史询问
1.腹部手术史:既往有腹部手术、腹腔内炎症(如阑尾炎、盆腔炎等)、腹部创伤等病史是肠粘连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有过腹部手术的人群,尤其是多次腹部手术者,发生肠粘连的几率明显高于无腹部手术史人群。不同手术方式导致肠粘连的概率也有差异,如盆腔手术相对更容易引起盆腔内肠粘连。
2.其他病史:一些特殊病史也可能与肠粘连相关,比如有结核性腹膜炎病史的患者,结核杆菌感染可能导致腹腔内粘连情况发生。
三、体格检查
1.腹部体征:
压痛:腹部可能有固定或不固定的压痛,粘连部位附近压痛相对明显。检查时要注意不同年龄段患者对压痛的反应不同,儿童可能因害怕而不配合,需耐心轻柔检查。
反跳痛:部分患者可能有反跳痛,提示可能存在腹膜刺激征,多见于肠粘连导致肠梗阻且病情较重的情况。老年人腹膜刺激征表现可能不典型,需综合判断。
腹部包块:严重肠粘连可能形成腹部包块,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
2.肠鸣音:肠鸣音可能亢进,表现为肠鸣音次数增多、音调变高,提示可能存在肠梗阻;也可能减弱或消失,常见于完全性肠梗阻。不同年龄人群肠鸣音正常范围不同,儿童肠鸣音相对活跃,成人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四、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腹部X线平片:可看到肠管扩张、积气及多个液平面,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肠梗阻以及肠粘连导致肠梗阻的情况。但对于一些轻微肠粘连可能显示不明显。不同年龄患者腹部X线平片的解读需考虑其生理差异,儿童肠管相对较细,对气液平面的判断标准与成人有别。
腹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腹腔内肠管粘连情况、肠管扩张程度等,对于诊断肠粘连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更有价值。它可以发现一些腹部X线平片不易察觉的粘连情况,尤其对复杂肠粘连的诊断有优势。
2.腹腔镜检查:是诊断肠粘连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腹腔内肠管粘连的部位、范围、程度等情况。但它是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难以明确诊断时才考虑进行。对于儿童进行腹腔镜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充分评估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