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穿孔的治疗方法分为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适用于穿孔小、空腹穿孔等患者,需注意保持胃管通畅)、补液(依脱水及电解质情况补充,有基础疾病者严格控制速度和总量)、抗感染(联合用针对需氧和厌氧菌抗生素,有过敏史者谨慎选药)、抑酸治疗(用质子泵抑制剂等促进穿孔愈合);手术治疗有穿孔修补术(操作简单、创伤小,适用于穿孔久、污染重等患者,术后需治原发病)和胃大部切除术(能解决病因、降低复发风险,适用于穿孔时间短等患者,但创伤大、有并发症);特殊人群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老年人选治疗方法要谨慎,围术期需密切观察和充分准备;儿童要综合考虑多因素,注意营养支持和心理安抚;孕妇治疗要兼顾母婴安全,药物和手术选择需谨慎;有基础疾病者要同时治疗基础病,用药注意相互作用,术前评估控制基础疾病以降风险。
一、非手术治疗
1.禁食、胃肠减压:通过插入胃管,吸出胃内的气体和液体,减少胃内容物继续流入腹腔,从而减轻对腹膜的刺激,缓解症状。适用于穿孔较小、空腹穿孔、病情相对较轻且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对于年龄较大、身体较为虚弱、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此方法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但在胃肠减压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胃管通畅,避免扭曲、堵塞等情况发生。
2.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电解质检查结果等进行合理的液体补充。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补液速度和总量需要严格控制,避免加重心脏负担或导致水钠潴留等情况。
3.抗感染: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腹腔感染,通常会联合使用针对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对于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在选择抗生素时要特别谨慎,避免使用过敏药物。
4.抑酸治疗: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和穿孔部位的刺激,促进穿孔愈合。
二、手术治疗
1.穿孔修补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短,对患者身体的创伤较小。适用于穿孔时间较长、腹腔污染严重、患者一般情况较差无法耐受复杂手术的情况。对于年龄较大、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穿孔修补术是较为合适的选择。但该手术只是暂时解决了穿孔的问题,术后患者仍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胃溃疡等。
2.胃大部切除术:切除部分胃组织,包括溃疡病灶和大部分胃体,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引起胃穿孔的病因,降低复发的风险。适用于穿孔时间短、腹腔污染轻、患者一般情况较好且胃溃疡病史较长、经内科治疗无效或怀疑有恶变的患者。然而,胃大部切除术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倾倒综合征、营养障碍等。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更加谨慎。非手术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前需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2.儿童:儿童胃穿孔相对较少见,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穿孔的原因、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非手术治疗时,要注意儿童的营养支持和心理安抚。手术治疗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量减少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3.孕妇:孕妇发生急性胃穿孔时,治疗既要考虑孕妇的安全,又要考虑胎儿的健康。非手术治疗时,药物的选择要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手术治疗要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子宫的刺激。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妇产科医生和外科医生共同商讨决定。
4.有基础疾病者:如患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急性胃穿孔时,需要同时治疗基础疾病。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手术治疗前需要对基础疾病进行评估和控制,以降低手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