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主要三种甲状腺炎的症状、分期及特殊人群患病提示,其中亚急性甲状腺炎早期有甲状腺部位疼痛、全身不适等症状,中期可能出现甲减症状,恢复期多数可恢复正常;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中的桥本甲状腺炎起病隐匿,后期可能有甲减症状,产后甲状腺炎分甲亢期、甲减期和恢复期;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有局部红、肿、热、痛及全身感染症状。儿童、孕妇、老年人、有家族史人群、备孕女性、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患病时各有特点及相应注意事项。
一、亚急性甲状腺炎
1.早期:起病较急,最特征性表现为甲状腺部位疼痛,疼痛可从一侧甲状腺开始,很快向腺体其他部位、耳根及颌部放射,吞咽、转头等动作会使疼痛加重。同时可伴有全身不适、乏力、肌肉疼痛、发热等症状,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不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多汗、心慌、手抖等甲状腺毒症表现,这是由于甲状腺滤泡被炎症破坏,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导致。
2.中期:甲状腺腺泡内甲状腺激素由于感染破坏而发生耗竭,甲状腺实质细胞尚未修复前,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可降至甲状腺功能减退水平,患者可能出现怕冷、乏力、嗜睡、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
3.恢复期:症状逐渐好转,甲状腺肿或结节逐渐消失,也有部分患者遗留小结节,以后缓慢吸收。大多数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可恢复正常,但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患亚急性甲状腺炎相对较少,但症状与成人相似。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是否有颈部疼痛、哭闹增多、不愿进食等表现。孕妇患亚急性甲状腺炎时,甲状腺功能的波动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需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指标,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整体身体状况。
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1.桥本甲状腺炎: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多数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甲状腺逐渐肿大,一般为双侧对称性弥漫性肿大,也可单侧肿大,质地坚韧,表面可光滑或呈细沙状,少数患者可出现结节。部分患者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如怕冷、少汗、乏力、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嗜睡、精神抑郁等。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紊乱、经量增多,甚至不孕。
2.产后甲状腺炎:一般在产后112个月内发病。产后甲状腺炎可分为甲亢期、甲减期和恢复期。甲亢期通常发生在产后13个月,患者可出现心悸、乏力、怕热、多汗等甲亢症状,但一般程度较轻。甲减期出现在产后36个月,表现为疲劳、体重增加、便秘、水肿等。多数患者在产后612个月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但仍有20%左右的患者可能发展为永久性甲减。
特殊人群提示: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应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备孕女性在孕前应检查甲状腺功能,若患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在孕期要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老年人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出现甲减症状时,可能与衰老相关的身体变化相混淆,容易漏诊,需提高警惕。
三、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1.局部表现:甲状腺局部红、肿、热、痛明显,疼痛较为剧烈,可向耳、下颌或枕部放射,患者颈部活动受限,吞咽时疼痛加剧。甲状腺部位可触及肿块,质地较硬,有明显压痛。
2.全身表现:患者可出现高热、寒战、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体温可高达39℃以上。严重时可出现败血症表现,如精神萎靡、意识障碍等。
特殊人群提示: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患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时感染容易扩散,病情进展可能较快,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就医,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合并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患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时治疗难度相对较大,要积极控制血糖,加强抗感染治疗。老年人身体抵抗力差,发生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时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性休克等,需密切监护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