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腹痛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腹痛原因包括子宫增大压迫、激素水平变化和圆韧带牵拉,表现为钝痛、牵拉感、腹胀、隐痛或轻微刺痛,通常无阴道出血,可通过调整姿势、饮食管理和心理支持缓解;病理性腹痛可能病因有异位妊娠、先兆流产、卵巢囊肿蒂扭转和急性胃肠炎,症状包括撕裂样疼痛、阵发性或持续性腹痛、突发性剧痛和阵发性绞痛,常伴阴道出血、肛门坠胀感、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状,需通过HCG定量检测、孕酮测定和B超检查等基础检查,以及经阴道B超和腹腔镜检查等特殊检查进行诊断,确诊后需住院治疗、卧床休息或急诊手术等处理,高龄孕妇、既往流产史者和多胎妊娠者需加强监测和定期产检,出现持续性腹痛且进行性加重、伴休克表现或阴道出血量多于月经量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就医,生理性腹痛者每周复查B超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病理性腹痛者根据病因制定个性化随访方案。
一、生理性腹痛原因及表现
1.子宫增大压迫
怀孕早期(4~12周)子宫从盆腔进入腹腔,体积增大至原体积的3~5倍,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引发钝痛或牵拉感。这种疼痛多位于下腹正中,呈间歇性,活动后可能加重,休息后缓解,无阴道出血。
2.激素水平变化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孕8~10周达到峰值,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同步升高,导致胃肠平滑肌松弛、蠕动减慢,可能引发腹胀、隐痛等不适,通常伴随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
3.圆韧带牵拉
子宫两侧的圆韧带在孕6~8周开始被拉伸,以适应子宫增大,可能引发单侧或双侧下腹轻微刺痛,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无规律性。
二、病理性腹痛可能病因及鉴别
1.异位妊娠
受精卵着床于子宫腔外(如输卵管),可能导致单侧下腹撕裂样疼痛,伴肛门坠胀感,部分患者可出现少量阴道出血。HCG水平可能低于同期正常妊娠,B超检查可见宫腔外妊娠囊。
2.先兆流产
腹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可能伴随少量阴道出血,宫颈口未开,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需通过B超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及孕酮水平综合判断。
3.卵巢囊肿蒂扭转
既往存在卵巢囊肿者,孕期子宫增大可能压迫囊肿,导致蒂部扭转,引发突发性单侧下腹剧痛,伴恶心、呕吐。B超可显示囊肿位置及扭转征象。
4.急性胃肠炎
饮食不洁或感染引发腹痛,多位于上腹或脐周,呈阵发性绞痛,伴腹泻、呕吐等症状,无阴道出血。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需与妊娠相关腹痛鉴别。
三、检查与诊断流程
1.基础检查
(1)HCG定量检测:观察翻倍情况,辅助判断胚胎活性。
(2)孕酮测定:评估黄体功能,但单一指标意义有限。
(3)B超检查:确认孕囊位置、大小及胎心搏动,排除异位妊娠。
2.特殊检查
(1)经阴道B超:孕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敏感度达90%以上。
(2)腹腔镜检查:疑似卵巢囊肿蒂扭转时,可作为确诊手段,但需权衡手术风险。
四、处理与注意事项
1.生理性腹痛处理
(1)调整姿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可采取侧卧位减轻子宫压迫。
(2)饮食管理:少量多餐,避免油腻、辛辣食物,补充膳食纤维预防便秘。
(3)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情绪,避免过度关注腹部不适。
2.病理性腹痛处理
(1)异位妊娠:确诊后需住院治疗,根据病情选择药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2)先兆流产:卧床休息,必要时使用黄体酮等保胎药物,定期复查B超。
(3)卵巢囊肿蒂扭转:需急诊手术,避免囊肿坏死引发感染。
3.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35岁):需加强监测,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
(2)既往流产史者:腹痛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3)多胎妊娠者:子宫增大更快,腹痛风险更高,需定期产检。
五、就医建议与随访
1.紧急就医指征
(1)持续性腹痛且进行性加重。
(2)伴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休克表现。
(3)阴道出血量多于月经量。
2.随访计划
(1)生理性腹痛者:每周复查B超,观察胚胎发育情况。
(2)病理性腹痛者:根据病因制定个性化随访方案,如异位妊娠术后需复查HCG至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