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术后需从饮食、休息与活动、伤口护理、病情监测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进行综合护理。饮食上术后早期循序渐进,中期过渡到半流质且注意食物特点,后期保持规律饮食;休息要保证充足,活动逐渐增加且注意安全;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并保持清洁干燥;监测生命体征和症状,预防肺部感染和肠梗阻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段患者有相应护理要点。
一、饮食方面
1.术后早期:胃穿孔手术后通常需要禁食一段时间,待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如出现排气等表现后,可先给予少量温水,若无不适,再逐渐过渡到流质饮食,如米汤等,此阶段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因进食不当导致胃肠负担加重,影响恢复。对于儿童患者,更要严格按照医护人员指导的进食时间和进食量来执行,因为儿童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可能相对成人更需密切关注;老年患者则由于胃肠功能本身可能较弱,进食时需格外小心,防止出现消化不良等情况。
2.术后中期:随着恢复的进展,可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稀粥、面条等,此时要注意食物应细软、易消化,避免摄入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影响胃穿孔术后的恢复。不同年龄的患者在饮食选择上也有差异,比如儿童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富含营养且易吸收的食物来保证生长发育需求,但要避免过于粗糙的食物;老年患者则需注重营养均衡,可适当增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但要控制量。
3.术后后期:基本恢复正常饮食后,仍要保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进餐,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促进肠道蠕动,同时要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对胃部造成不良影响。
二、休息与活动
1.休息:术后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一般建议患者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对于儿童患者,要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其睡眠时间和质量,因为良好的休息有助于身体的恢复;老年患者休息时要注意床铺的舒适度,避免因休息不好影响身体的整体恢复状况。休息时要注意保持身体的舒适体位,有助于减轻伤口的张力,促进愈合。
2.活动:在术后恢复到一定阶段后,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进行适当活动,如术后早期可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活动,如翻身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随着恢复情况的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床边少量走动等。但要注意活动时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对于儿童患者,要在家长的看护下进行适当活动,防止发生意外;老年患者活动时要缓慢进行,防止因平衡能力下降等原因导致摔倒等情况发生。
三、伤口护理
1.观察伤口情况:要密切观察胃穿孔手术伤口的情况,包括伤口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现象。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更要注意观察伤口周围皮肤有无异常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感染等问题;老年患者如果合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伤口愈合相对较慢,更要加强对伤口的观察。
2.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定期对伤口进行换药等护理操作,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伤口感染。在护理儿童患者伤口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引起患儿的不适和伤口的损伤;老年患者如果身体状况较差,在进行伤口护理时要注意自身的体力情况,确保护理操作的安全和规范。
四、病情监测
1.生命体征监测:要密切监测体温、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如果出现体温异常升高、血压波动较大、心率过快或过慢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儿童患者的生命体征相对成人更易波动,要加强对其生命体征的监测频率;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生命体征的微小变化可能都预示着病情的变化,所以更要密切关注。
2.症状观察:注意观察自身有无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的复发或加重情况。如果出现腹痛加剧、腹胀明显等情况,要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进行处理。儿童患者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身的不适,家长要多留意儿童的异常表现;老年患者如果合并有认知障碍等情况,更要仔细观察其行为等方面的变化来判断病情。
五、并发症预防
1.肺部感染预防: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咳痰等操作,以促进痰液排出,防止肺部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帮助其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指导;老年患者由于咳嗽咳痰能力相对较弱,更要加强这方面的护理,可通过拍背等方式协助其排痰。
2.肠梗阻预防:注意观察肠道蠕动恢复情况,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发生肠梗阻。在饮食上要注意合理安排,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等有助于预防肠梗阻,儿童患者和老年患者都要关注其大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