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相关多种因素可引发肠粘连,包括手术创伤致炎症反应、腹腔异物残留、腹腔感染因素(腹腔内感染性疾病及感染后修复异常)、腹腔内出血相关(术后及自发性腹腔内出血)、肠道自身病变(如克罗恩病)和先天发育异常因素等,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受影响程度不同,需针对性处理以降低肠粘连风险。
一、腹部手术操作相关
1.手术创伤引发炎症反应:腹部手术过程中,会对腹腔内组织造成直接创伤,手术操作会刺激腹膜及腹腔内其他组织,引发炎症级联反应。在炎症过程中,会有渗出液产生,这些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等成分若不能完全被吸收,就容易在腹腔内粘连。例如,开腹的胃肠手术等,手术创面越大、操作时间越长,发生肠粘连的概率相对越高。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腹腔内组织相对娇嫩,手术创伤对其肠道及周围组织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需要在手术操作中尽量轻柔,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以降低肠粘连风险。成年患者中,有多次腹部手术史的人群,再次手术时肠粘连的发生几率也会显著增加,因为之前的手术已经造成了腹腔内组织的损伤和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再次手术时更容易引发粘连。
2.腹腔异物残留:如果在腹部手术中不慎有纱布、器械等异物残留于腹腔内,会持续刺激腹腔组织,导致炎症反应加剧,进而促进肠粘连的形成。这种情况虽然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肠粘连的程度往往较为严重。对于老年患者,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对异物刺激的反应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但是腹腔异物残留同样会引发强烈的炎症反应导致肠粘连,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严格规范操作,确保无异物残留。
二、腹腔感染因素
1.腹腔内感染性疾病:如阑尾炎穿孔、盆腔炎性疾病等导致的腹腔内感染,炎症会使腹腔内组织充血、水肿,渗出大量含有炎症因子、细菌等的液体。这些液体中的纤维蛋白原等物质会逐渐沉积,引发纤维蛋白渗出,进而形成粘连。对于女性患者,盆腔炎性疾病引起腹腔感染导致肠粘连的情况相对较为常见,因为女性生殖系统与腹腔相邻,炎症容易蔓延至腹腔。儿童若患有阑尾炎且未及时治疗导致穿孔引发腹腔感染,也会明显增加肠粘连的发生风险,需要及时有效的抗感染及外科处理来降低风险。
2.腹腔感染后的修复异常:腹腔感染后,机体的修复过程如果出现异常,比如纤维蛋白过度沉积、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等,都会促进肠粘连的形成。在感染控制后,异常的修复机制会持续作用于腹腔内组织,使得肠道与肠道之间、肠道与腹膜等组织之间发生粘连。老年患者由于自身修复能力相对下降,腹腔感染后发生异常修复导致肠粘连的可能性相对较高,需要密切关注感染控制后的腹腔内组织变化情况。
三、腹腔内出血相关
1.术后腹腔内出血:腹部手术后,若出现腹腔内出血情况,血液会在腹腔内积聚。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等会刺激腹腔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并且血液中的凝血物质等会促使纤维蛋白沉积,进而导致肠粘连。例如,肝脏、脾脏等部位术后的腹腔内出血,更容易引发较为严重的肠粘连。对于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如患有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的人群,术后腹腔内出血的风险较高,也就更易发生肠粘连,在围手术期需要特别关注凝血功能的监测和维护。
2.自发性腹腔内出血:某些情况下会出现自发性腹腔内出血,如宫外孕破裂等导致的腹腔内出血,血液同样会刺激腹腔组织,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促进肠粘连形成。女性患者在宫外孕破裂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处理腹腔内出血情况,以减少肠粘连发生的可能性。年轻女性若有停经史等宫外孕高危因素时,应提高警惕,一旦怀疑宫外孕破裂导致腹腔内出血,需尽快就医处理。
四、腹腔内异物其他情况
1.肠道自身病变引发的腹腔相关改变:某些肠道自身的病变,如克罗恩病等,会导致肠道黏膜炎症、溃疡等改变,炎症会蔓延至肠道周围组织,引起腹腔内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肠粘连。克罗恩病患者往往会反复出现肠道炎症、狭窄等情况,肠粘连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患有克罗恩病的患者,需要长期管理,注意监测腹腔内情况,预防肠粘连的发生。儿童若患有克罗恩病,由于其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肠粘连可能会对其肠道功能及生长发育产生更为严重的影响,需要更积极的综合治疗和监测。
2.先天发育异常因素:少数人存在先天的腹腔内组织发育异常情况,如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等,这种先天发育异常会导致肠道的位置、粘连情况等与正常不同,容易引发肠粘连相关的问题。对于有先天发育异常的患儿,需要在儿童时期密切观察肠道功能等情况,一旦发现有肠粘连相关的症状,要及时进行评估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