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时肛门出血疼痛有血出现通常是由痔疮、肛裂、直肠息肉、肠炎等原因引起,需对因处理。
1.痔疮
痔疮是常见病因,内痔出血常无痛,血色鲜红,多在排便后滴出或喷射;外痔疼痛明显,尤其在排便时。应对方法是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果、多喝水,避免久坐久站。
2.肛裂
大便干燥、排便用力过猛,易使肛管皮肤破裂形成肛裂,排便时肛门剧烈疼痛,便后持续数小时,同时有鲜血附着在粪便表面或厕纸上。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食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3.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向肠腔内突起的病变,排便时可能摩擦息肉导致出血,血液一般附着在粪便表面,有时会伴有肛门轻微疼痛。小的息肉可在肠镜下切除,术后注意休息,饮食清淡。
4.肠炎
细菌、病毒等感染引发肠炎,炎症刺激肠道黏膜,导致黏膜破损出血,排便时会有肛门疼痛、出血,还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诺氟沙星胶囊、阿莫西林胶囊,配合蒙脱石散止泻。
若肛门出血疼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出血量增多、发热、消瘦等情况,应及时前往医院肛肠科就诊,进行肛门指检、肠镜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