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准确诊断对及时治疗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诊断需结合糖尿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综合分析。
1.糖尿病病史
患者需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一般1型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2型糖尿病虽确诊时间可能较晚,但一旦发现血糖异常,随着病程进展,都有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可能。长期高血糖状态是引发肾脏损伤的基础。
2.临床表现
早期糖尿病肾病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可能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等。到了晚期,可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甚至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出现少尿、无尿、恶心、呕吐等严重症状。
3.实验室检查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若3-6个月内连续两次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μg/min之间,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此外,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也提示肾功能受损,辅助诊断糖尿病肾病。
4.影像学检查
肾脏B超检查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及结构变化。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可能增大,晚期会缩小,且肾皮质变薄,回声增强。
诊断过程中要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肾脏疾病,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损害等。若确诊为糖尿病肾病,需要严格遵医嘱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