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与2型糖尿病区别是发病机制、发病人群、临床症状、治疗方面等方面。
1、发病机制方面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破坏了胰腺内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等)不能正常有效地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为了克服这种抵抗,胰腺β细胞会代偿性分泌更多胰岛素,但随着病情进展,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导致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不能维持正常血糖水平。
2、发病人群方面
1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年来随着肥胖率的上升,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起病相对隐匿,很多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血糖升高。
3、临床症状方面
1型糖尿病起病急,症状明显,典型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2型糖尿病早期症状不典型,部分患者可能仅有乏力、皮肤瘙痒、反复感染等非特异性表现,随着病情进展,才会逐渐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
4、治疗方面
1型糖尿病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因为患者自身不能分泌胰岛素,通过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来控制血糖水平,同时需要配合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2型糖尿病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来尝试控制血糖,若血糖控制不佳,可考虑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如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等。
1型与2型糖尿病都需要及时治疗,降低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