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分型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其诊断标准需结合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1.1型糖尿病
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β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它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此型糖尿病起病较急,患者常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典型症状,容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多见于成年人,但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它主要是由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导致。患者通常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可不典型,很多患者是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3.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指在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多数患者在分娩后血糖可恢复正常,但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高龄孕妇、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等人群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二.诊断标准
1.空腹血糖
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正常空腹血糖范围是3.9~6.1mmol/L。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为空腹血糖受损,属于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7.0mmol/L,同时伴有糖尿病典型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可诊断为糖尿病;如果没有典型症状,需改日复查核实。
2.餐后2小时血糖
从进食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测量血糖。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应<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为糖耐量减低,也属于糖尿病前期。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伴有糖尿病典型症状可诊断糖尿病;无典型症状则需再次测量证实。
3.随机血糖
任意时间测量的血糖值。随机血糖≥11.1mmol/L,且伴有糖尿病典型症状,可诊断为糖尿病。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它反映患者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HbA1c≥6.5%可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之一,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贫血、血红蛋白异常等,该指标可能不准确,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