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样腺癌3级属高级别,临床表现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等,诊断通过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预后与分期等相关,特殊人群需综合评估身体状况等权衡利弊并关注相关脏器功能等情况。
一、定义与病理特征
子宫内膜样腺癌3级属高级别子宫内膜癌,显微镜下可见腺体结构高度复杂,细胞异型性显著,核分裂象频繁,具有较高细胞增殖活性与侵袭潜能。
二、临床表现
患者多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绝经后阴道流血,部分伴阴道排液(血性或浆液性,合并感染时恶臭),晚期可出现下腹部疼痛、体重下降等全身表现。
三、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可发现子宫大小、形态异常,宫颈可能有赘生物。2.影像学检查:超声初步了解子宫肌层浸润及宫腔病变;MRI清晰显示肿瘤范围与周围组织关系。3.病理活检:分段诊刮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行病理检查,为确诊金标准,可明确病理分级。
四、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早期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必要时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2.放疗:术后辅助放疗,针对存在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等高危因素者,降低局部复发风险。3.化疗:晚期或复发转移者采用铂类联合紫杉醇等方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五、预后及随访
预后与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相关,相对较差。治疗后前2-3年每3-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之后适当延长间隔,早发现复发或转移并处理。
六、特殊人群考虑
老年患者:综合评估身体状况,权衡手术及放化疗利弊,关注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年轻有生育需求者:充分评估病情后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尽量保留生育功能,密切监测肿瘤复发。
有基础疾病者:治疗中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保障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