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崩漏中医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相关包含脾虚致不能统摄血液、肾虚致肾失封藏固摄、血热致热扰冲任迫血妄行、血瘀致血不循经;西医由内分泌失调、妇科器质性病变、妊娠相关疾病等引发;青春期女性因轴调节未健全易内分泌失调需关注作息就医,育龄期女性需考虑妊娠及妇科病变,围绝经期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等需排查内分泌与子宫内膜病变。
一、中医角度的病因机制
中医认为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相关,常见因素包括:
脾虚: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导致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沥不尽。
肾虚: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等损伤肾气,致使肾失封藏固摄之权,引发月经紊乱。
血热:素体阳盛或外感热邪等致热扰冲任,迫血妄行,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崩漏表现。
血瘀:瘀血阻滞胞宫,血不循经,进而引起阴道异常出血。
二、西医角度的常见病因
西医层面,月经崩漏可由多种病理因素导致:
内分泌失调: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致使激素分泌异常,引发子宫异常出血。
妇科器质性病变:如子宫肌瘤可影响子宫收缩,导致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子宫内膜息肉会干扰子宫内膜正常修复,引起异常出血;子宫内膜癌等恶性病变也可造成阴道不规则出血。
妊娠相关疾病:宫外孕、不全流产等妊娠相关情况也可能表现为类似月经崩漏的阴道出血症状。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青春期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尚未健全,易因内分泌失调出现月经崩漏,需关注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内分泌等方面问题。
育龄期女性:需考虑妊娠相关疾病及妇科器质性病变,如怀疑与妊娠有关应进行妊娠试验等检查,若为妇科疾病导致则需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并处理。
围绝经期女性:多因卵巢功能衰退、内分泌紊乱,且需重点排查子宫内膜病变,建议及时进行妇科检查、超声等,以排除恶性病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