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药物治疗包括康复训练需差异化调整儿童需专业人员指导、手法复位适用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且操作要考虑身体状况;药物治疗有抗组胺药儿童谨慎老人留意相互作用、抗胆碱能药减轻恶心呕吐、苯二氮类有镇静作用需警惕依赖孕妇哺乳期避免、血管扩张剂改善内耳循环要评估心脏功能;病因治疗中梅尼埃病需限制盐分摄入用利尿剂等综合治疗、脑血管疾病针对疾病改善脑循环控制基础疾病;生活方式调整要保证充足休息睡眠避免剧烈头部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并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一、非药物治疗
1.康复训练:包括习服训练,通过有规律的头位和躯体运动训练,帮助患者适应眩晕相关的感觉输入,降低眩晕的发生频率与严重程度。不同年龄患者的训练强度与方式需差异化调整,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时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因过度训练引发不适。
2.手法复位:适用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依据不同类型BPPV采用相应复位手法,如后半规管BPPV的Epley法等。操作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患者颈部等身体状况,防止造成损伤。
二、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如茶苯海明等,可缓解眩晕症状,但儿童使用需谨慎,老年人需留意药物相互作用。
2.抗胆碱能药:如山莨菪碱等,能减轻眩晕伴随的恶心、呕吐等症状。
3.苯二氮类药物:如地西泮,有镇静作用,可缓解急性眩晕发作,但需警惕依赖风险,孕妇、哺乳期女性应避免使用。
4.血管扩张剂:如倍他司汀,可改善内耳循环以缓解眩晕,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时需评估心脏功能。
三、病因治疗
1.梅尼埃病相关眩晕:需限制盐分摄入、使用利尿剂等进行综合治疗。
2.脑血管疾病相关眩晕:针对脑血管疾病采取改善脑循环、控制基础疾病等相应治疗措施。
四、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应保证充足休息与睡眠,避免剧烈头部运动,保持心情舒畅。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以此减少眩晕发作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