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可致所支配肌肉力量明显减弱且不同肌群受累表现各异,还会使肌肉逐渐萎缩,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时肌张力呈弛缓性降低,因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反射弧中断致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时病理反射通常不出现且是与上运动神经元瘫痪重要鉴别点。
一、肌肉无力
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会导致其所支配的肌肉力量明显减弱,不同肌群受累表现各异,例如肢体活动时力量不足,精细动作难以完成,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基本运动功能,如行走、持物等,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坐立、爬行等运动发育迟缓,老年人则可能因肌肉无力导致日常起居活动受限。
二、肌肉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神经对肌肉的营养作用丧失,肌肉逐渐发生萎缩,可见于手部小肌肉、下肢肌群等,儿童患者若发生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肌肉萎缩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进程,需密切关注肌肉体积变化;老年人肌肉萎缩可能加速,进一步加重运动功能障碍。
三、肌张力降低
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时肌张力呈弛缓性降低,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增大,触感肌肉松软,儿童患者肌张力降低可能影响其肢体的正常姿态和运动协调性,老年人肌张力降低则可能使肢体活动时缺乏正常的阻力感,增加跌倒风险。
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反射弧中断,导致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例如膝腱反射、跟腱反射等减弱或无法引出,儿童患者腱反射异常可能提示神经系统发育或病变问题,需进一步排查病因;老年人腱反射减弱可能与神经退变等因素相关,但也可能是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表现。
五、病理反射阴性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时病理反射通常不出现,这是与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重要鉴别点,病理反射如巴宾斯基征等在正常情况下为阴性,若出现病理反射则更多提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不同年龄段人群中,病理反射阴性的表现对于判断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具有重要意义,儿童和老年人的神经系统生理状态不同,但下运动神经元瘫痪时病理反射阴性这一特征是相对固定的诊断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