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病因
子宫内膜癌发生与雌激素长期无拮抗刺激相关,肥胖使脂肪转化雌激素致水平异常升高,糖尿病致高胰岛素血症及免疫异常增加发病风险,高血压经多种机制参与,约二成患者有家族史且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综合征相关,未生育及晚绝经人群患癌风险高于正常生育且绝经年龄正常者。
一、雌激素长期无拮抗刺激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长期持续作用密切相关。当机体缺乏孕激素拮抗时,雌激素会使子宫内膜过度增生甚至癌变。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排卵功能障碍,体内雌激素持续分泌而无足够孕激素对抗;长期服用雌激素的绝经后女性,由于外源性雌激素持续作用于子宫内膜,患子宫内膜癌风险显著升高。
二、肥胖因素
肥胖者体内脂肪含量高,脂肪细胞可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研究表明,肥胖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较正常体重者高2-3倍。这是因为过多的脂肪组织增加了雌激素的储存与转化,长期高水平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引发癌变。
三、糖尿病影响
糖尿病患者常存在胰岛素抵抗,进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可刺激雌激素分泌,同时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可能出现异常,影响对癌细胞的监视与清除能力,使得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增加。
四、高血压关联
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内分泌紊乱等情况,其血管内皮功能等也可能受到影响,这些因素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使得高血压人群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高于血压正常人群。
五、遗传因素
约20%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其中林奇综合征等遗传性肿瘤综合征与子宫内膜癌发病密切相关。林奇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DNA错配修复基因种系突变引起,携带相关突变基因的人群患子宫内膜癌等多种癌症风险显著升高。
六、生殖因素影响
未生育女性因缺乏孕激素的保护作用,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刺激;晚绝经女性绝经年龄推迟,子宫内膜接受雌激素作用时间延长,这两类人群患子宫内膜癌风险均高于正常生育且绝经年龄正常的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