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可致头面部及肌肤失养而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口唇指甲淡白,使精神萎靡易疲劳头晕目眩,致畏寒怕冷、肢体麻木,影响女性月经出现量少色淡,儿童生长发育受制约,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现气短心悸,生理期孕期产后女性易因失血耗损气血而现相关不足症状需注重调养。
一、面色与皮肤表现
气血不足时,头面部及肌肤失于气血滋养,常见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口唇、指甲等部位颜色淡白,这是因为气血不能上荣头面及充盈脉络所致,如《黄帝内经》提及“气血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气血亏虚则神失所养,外在面色等表现异常。
二、精神状态异常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气血不足会使精神萎靡,易疲劳,常感头晕目眩。这是由于气血不能充分濡养脑窍,导致脑失所养,出现精神倦怠、头目昏沉等表现,现代研究也证实气血状态与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气血不足可影响神经调节功能。
三、身体感觉异常
1.畏寒怕冷:气血亏虚,阳气不足,不能温煦机体,故患者常自觉畏寒,即使在温暖环境中也易有冷感,此与气血不能发挥温煦作用有关。
2.肢体麻木:气血不能正常濡养经络肌肤,会出现肢体麻木感,尤其在手足部位较为明显,因经络失于气血滋养则运行不畅,引发麻木不适。
四、女性月经方面表现
女性气血不足时,常影响月经周期及经量,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这是因为气血不足导致血海空虚,冲任二脉失于充养,从而出现月经异常,《傅青主女科》中也有关于气血与月经关系的相关论述。
五、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1.儿童:气血不足可影响生长发育,表现为体质虚弱、发育迟缓,因儿童处于生长阶段,对气血的需求较高,气血不足会制约其正常的生长进程。
2.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不足可加重脏腑功能减退,出现气短、心悸等表现,且老年人气血恢复相对较慢,需更注重气血调养。
3.女性特殊时期:生理期、孕期或产后女性易气血不足,生理期失血、孕期及产后身体耗损气血,若未及时调养,易出现上述面色萎黄、精神倦怠等气血不足症状,需特别注意营养补充与休息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