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由疱疹病毒科病毒引发常见病原体包括单纯疱疹病毒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传播途径有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病毒具嗜皮肤和神经特性可潜伏再激活,不同人群因免疫力等因素感染风险各异。
一、疱疹的定义
疱疹是由疱疹病毒科病毒引发的一类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原体包括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等。其中,单纯疱疹病毒分为1型(HSV-1)与2型(HSV-2),HSV-1多引起口周、颜面等部位的疱疹,HSV-2常导致生殖器疱疹;VZV初次感染会引发水痘,病毒潜伏于神经节内,后续可再激活引发带状疱疹。
二、疱疹具有传染性的原因
(一)病毒传播途径
疱疹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其一为直接接触传播,例如HSV-1引发的口周疱疹,可通过与感染者的皮肤直接接触(如亲吻、共用餐具等),病毒从感染者病灶处排出,接触易感人群的皮肤或黏膜后,便可能侵入细胞进而导致感染;HSV-2引起的生殖器疱疹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病毒在性接触过程中可直接传播至对方的生殖器等部位黏膜。其二是飞沫传播,水痘患者呼出的飞沫中含有VZV,易感人群吸入含有病毒的飞沫后,就有可能被感染。
(二)病毒的感染特性
疱疹病毒具有嗜皮肤和神经的特性,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在局部细胞内复制,引发炎症反应,同时病毒可在体内扩散。以VZV为例,初次感染时引发水痘,病毒会沿着神经纤维向神经节部位潜伏,当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情况出现时,病毒可再激活,沿着神经纤维移动至皮肤,引发带状疱疹,且在带状疱疹发病期,水疱液中含有大量病毒,具有较强传染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也可潜伏于神经节,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如发热、劳累等,病毒可被激活,导致疱疹复发,复发时病灶处仍可排出病毒,具有传染性。不同人群由于免疫力等因素差异,感染风险有所不同,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通过接触等方式感染疱疹病毒;成年人若有皮肤破损、免疫力低下等情况,接触疱疹病毒后也易被感染,性活跃人群在性接触时若未采取防护措施,感染生殖器疱疹的风险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