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是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成分水平升高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相关,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是动脉粥样硬化重要危险因素,可致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需重视并采取措施降低危害。
一、发病机制相关因素
年龄与性别: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代谢功能逐渐减退,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更容易出现脂质代谢紊乱。女性在绝经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高脂血症的发生率相对低于男性,但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发生率会明显上升。
生活方式: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如过多摄入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会使体内脂肪合成增加;缺乏运动,会导致机体代谢脂质的能力下降,使得脂质在体内堆积;长期大量吸烟、酗酒也会干扰脂质代谢,增加高脂血症的发病风险。
病史因素: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高脂血症。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会影响脂质的代谢过程,导致血脂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因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代谢率降低,脂质清除减慢,从而引发高脂血症。
二、分类情况
原发性高脂血症:多与遗传因素有关,是由于参与脂质代谢的基因发生突变或功能异常,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常见的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这类患者往往有明确的家族遗传史,从幼年时期可能就存在血脂异常的情况。
继发性高脂血症:由其他疾病、药物等因素引起。除了上述提到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疾病可继发高脂血症外,某些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也可能影响脂质代谢,导致血脂升高。
三、对健康的影响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的血脂异常会使脂质在血管内皮下沉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弹性减退,进而引起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例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引发冠心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脑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
总之,高脂血症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代谢性疾病,了解其相关的发病因素、分类及对健康的影响,有助于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降低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