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性眩晕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行复位治疗、梅尼埃病发作期用利尿剂等药物辅助,中枢性眩晕针对原发病治疗,非药物干预含生活方式调整(避免剧烈头位变化、保证充足睡眠、低盐饮食等)和康复训练,儿童眩晕优先排查常见原因、避免诱发因素且用药遵儿科原则,老年人重视中枢原因排查、用药考虑肝肾功能并强调缓慢变换体位。
一、周围性眩晕的治疗方案
周围性眩晕常见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梅尼埃病等。对于BPPV,主要通过复位治疗,如Epley法等,依据患者半规管位置异常情况选择相应复位手法,该方法经临床验证可有效改善眩晕症状,且对多数患者效果显著;梅尼埃病发作期可采用利尿剂等药物辅助缓解症状,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老年患者用药时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二、中枢性眩晕的治疗方案
中枢性眩晕多由脑血管疾病等引起,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脑血管缺血性疾病可采用改善脑循环的治疗措施,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病史,如既往有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的患者,需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开展中枢性眩晕的针对性治疗。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
1.生活方式调整:眩晕症患者应避免剧烈头位变化,保证充足睡眠,作息规律,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需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影响内耳功能,老年人要防止因体位突然变化导致眩晕发作加重;同时,保持低盐饮食,这对梅尼埃病患者尤为重要,可减少内淋巴积水的风险。
2.康复训练:部分眩晕患者可进行平衡康复训练,通过专业指导的平衡训练,帮助恢复前庭功能,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康复训练强度和方式需有所调整,儿童应在专业人员监护下进行简单平衡训练,老年人则需选择较为温和的训练方式以避免摔倒等风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眩晕需优先排查耳石症等常见原因,非药物干预中要特别注意避免儿童过度哭闹、剧烈运动等可能诱发眩晕的因素,若需药物治疗,应严格遵循儿科安全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眩晕要重视脑血管疾病等中枢性原因的排查,用药时需考虑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生活方式调整中要强调缓慢变换体位,防止因体位性低血压等导致眩晕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