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炎由疱疹病毒感染引发,常见病毒有单纯疱疹病毒Ⅰ型、Ⅱ型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不同感染部位临床表现有差异,儿童、老年、妊娠期有不同相关特点及注意事项,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病毒学检查,预防需增强机体免疫力、避免密切接触等。
疱疹性炎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发的炎症性疾病,常见引发该类炎症的疱疹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分为Ⅰ型和Ⅱ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多导致口周、颜面等部位出现疱疹性炎症,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初次感染后病毒可潜伏于神经节,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易复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初次表现为水痘,病毒潜伏后再激活可引发带状疱疹,导致神经及皮肤出现炎症。
临床表现特点
皮肤黏膜表现
不同感染部位的疱疹性炎临床表现有差异。以单纯疱疹性口炎为例,口腔黏膜可见成簇小水疱,水疱易破溃形成溃疡,伴有疼痛、红肿等炎症表现;带状疱疹则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单侧成簇水疱,常伴随明显神经痛,皮肤局部有红斑基础上的水疱聚集。
特殊人群相关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群体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感染疱疹性炎时疱疹破裂后易继发细菌感染,需注意保持感染部位清洁,避免搔抓。由于儿童可能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病毒,应做好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儿童感染后可能因口腔疱疹疼痛影响进食,需关注营养摄入情况。
老年人群体
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感染疱疹性炎(如带状疱疹)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较高。需密切监测病情,关注疼痛程度及皮肤恢复情况,必要时给予适当支持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
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感染疱疹病毒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引起胎儿畸形等,因此需谨慎评估病情,在医生指导下权衡治疗利弊,重视孕期疱疹性炎的监测与管理。
诊断与预防要点
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病毒学检查,如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病变部位的病毒核酸,可快速准确判断是否为疱疹病毒感染及具体病毒类型。
预防措施
对于普通人群,需增强机体免疫力,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避免与疱疹性炎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避免接触其疱疹疱液。儿童应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老年人可通过适当锻炼等维持免疫功能,妊娠期女性需特别注意防护,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