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脂溢性脱发属雄激素性脱发范畴由遗传与雄激素共同作用引发男性典型表现为额颞部发际线渐进后移及头顶稀疏呈M型或O型女性多为头顶部毛发弥漫性稀疏发际线常保留临床观察结合家族史及毛发镜等辅助检查诊断药物治疗男性用5α-还原酶抑制剂抑制DHT生成女性用抗雄激素药物调节代谢非药物有低能量激光疗法和毛发移植女性孕期哺乳期优先非药物男性用5α-还原酶抑制剂需关注副作用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男女脂溢性脱发属于雄激素性脱发范畴,是由遗传因素与雄激素(主要是二氢睾酮,DHT)共同作用引发的毛发进行性减少疾病。男性发病主要因雄激素代谢过程中,5α-还原酶将睾酮转化为DHT,DHT与头皮毛囊内雄激素受体结合,致使毛囊微小化,毛发逐渐变细、变短直至脱落;女性虽雄激素水平多处正常范围,但存在雄激素代谢相关酶或受体的个体差异,影响毛囊结构与毛发生长周期。
二、临床表现
1.男性表现:典型特征为额颞部发际线呈渐进性后移,随后头顶毛发逐渐稀疏,呈现M型(额颞部脱发合并头顶脱发)或O型(头顶大面积脱发)脱发形态。
2.女性表现:多为头顶部毛发弥漫性稀疏,发际线通常保留,脱发程度相对男性较轻,但部分严重女性患者可出现全头毛发稀疏情况,脱发进程相对缓慢但也可逐渐加重。
三、诊断方法
1.临床观察:依据典型的脱发形态(如男性额颞发际线后移、女性头顶部弥漫性稀疏)及家族脱发史进行初步判断。
2.辅助检查:毛发镜检查可观察毛囊密度、直径及毛发形态等变化,辅助明确毛囊微小化等特征,必要时结合激素水平检测排除其他内分泌疾病导致的脱发。
四、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男性可选用5α-还原酶抑制剂等药物抑制DHT生成;女性可考虑抗雄激素药物调节雄激素代谢,但需谨慎评估药物对女性内分泌的影响。
2.非药物治疗:低能量激光疗法通过刺激毛囊改善毛发微环境;毛发移植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且有明确毛发移植需求的严重病例,通过将后枕部健康毛囊移植至脱发区域实现毛发修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女性孕期哺乳期:抗雄激素类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潜在影响,此阶段应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手段,如低能量激光疗法等,同时需密切监测自身及胎儿/婴儿健康状况。
2.男性用药:使用5α-还原酶抑制剂时需关注可能出现的性功能障碍等副作用,用药前应充分评估个体健康状况及药物禁忌,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