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诊断需详细询问发作情况、全面体格检查,必要时借助听力测试、头颅MRI或CT等辅助检查;非药物干预包括急性期卧床休息及避免刺激、耳石症由专业医师手法复位(家中需专业指导);药物治疗依病因选药;儿童需谨慎评估病因且用药慎选儿童剂型,老年人关注基础病与药物相互作用且复位轻柔,妊娠期女性诊断权衡辐射检查、优先非药物方法且用药需多科评估。
一、诊断评估
首先通过详细询问眩晕发作的具体情况,包括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如头部位置变动、体位改变等)、伴随症状(如耳鸣、听力下降、头痛、恶心呕吐等)。进行全面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耳部(如鼓膜情况、前庭功能)、神经系统(如肌力、反射、平衡功能等)。必要时借助辅助检查,如听力测试(评估是否为耳源性眩晕,如梅尼埃病等)、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影像学检查,以排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眩晕。
二、非药物干预
1.休息与体位管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强光、噪音刺激,防止因突然体位变动加重眩晕。休息环境宜安静、舒适,减少头部不必要的活动。
2.耳石复位治疗:对于耳石症引起的眩晕,可由专业医师进行手法复位。根据不同类型的耳石症(如后半规管耳石症、前半规管耳石症等),采用相应的复位手法,通过特定头部位置变动使耳石回归原位,从而缓解眩晕症状。患者在家中进行复位时需在专业指导下操作,避免自行盲目尝试导致病情加重。
三、药物治疗
根据眩晕的具体病因选择药物。例如,梅尼埃病发作期可使用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前庭神经元炎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抗炎药物。药物选择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依据,依据不同病因精准用药,避免无指征滥用药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眩晕:需谨慎评估病因,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合理休息、避免危险体位等。用药时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或存在其他潜在风险的药物,若确需用药应选择儿童专用剂型,并严格遵医嘱。
2.老年人眩晕:需关注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对眩晕的影响,用药时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复位操作需轻柔,充分考虑老年人身体耐受性,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其他并发症。
3.妊娠期女性眩晕:诊断时需权衡检查对胎儿的影响,非必要不进行有辐射的检查。药物选择需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安全性,优先采用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如适当休息、调整体位等,若必须用药应在妇产科医师与耳鼻喉科医师共同评估后谨慎选择。